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0篇
  免费   1453篇
  国内免费   1916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918篇
地质学   3354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0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3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震源时间函数与震源破裂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现代数字地震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震源时间函数,另一个是地震震源的时空破裂过程。首先,从地震断层位移表示定量出发,介绍震源时间函数和震源破裂过程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两种从远场地震记录中提取震源时间函数和获取有限断层面上时空破裂过程图像的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6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的类型与性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全带的考察认为:本次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带长达350-400km,由地震裂缝,鼓梁(包)、塌陷、陡坡等基本形态组成,属构造性破裂,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63.
卓群 《华南地震》2002,22(3):76-79
岩石破裂实验,地球岩石层断裂构造运动,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等研究表明,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具有分形结构。作为一种分维理论的应用,本文利用厦门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的数据,采用信息的分析方法,对福建省的地震多发区-漳州、华安、龙岩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讨论了信息维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4.
在合理构建华南印支期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FLAC软件, 模拟了该区印支期过铝质富钾花岗岩形成与基性岩浆底侵, 及陆壳变形叠置加厚两种动力学背景的可能联系. 模拟结果表明, 220 Ma±的基性岩浆底侵能导致地壳含水矿物相岩石的深熔, 但除非印支期存在大规模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 否则其热效应持续时间和热效应波及范围难以形成具大岩基规模的湖南印支期花岗岩. 在陆壳叠置加厚模型中, 地壳的叠置加厚可导致中下地壳界面温度升高到700℃以上, 引起片麻质岩石熔融, 当加厚因子达1.3, 白云母矿物脱水熔融产生的熔体达到熔体流动临界比例(≥20%), 从而形成花岗岩基; 结合印支期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和同期基性火山岩极少出露的地质事实, 认为陆壳变形加厚可能是湖南印支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5.
加州1992年兰德斯7.3级地震和1999年赫克托矿7.1级地震的接近和相似允许人们对触发地震的假设进行检验,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赫克托矿地震证实了对兰德斯地震所提出的推断:瞬时、振荡的“动态”形变以地震波的形式辐射,能触发地震活动速率的增加(Hill,et al,1993;Anderson,et al,1994;Gomberg and Bodin,1994;Spudich,et al,1995;Gomberg,1996;Gomberg and Davis,1996)。在本文中,我们对地震活动速率的空间和时间变化(Matthews and Reasenberg,1988)进行了量化。在兰德斯地震的北部地震活动速率增加,而对赫克托矿地震这种增加主要发生在震中以南。我们认为破裂方向性分别使兰德斯和赫克托矿断层的北方和南方动态形变提高,这可以由地震波速度场的不对称性得到证明。对于触发作用,动态和静态应力变化都很重要,距离较远处动态应力变化起主要作用。峰值波速证明了动态触发闽值的存在,并约束了动态触发闽值的范围。在大多数地区,这个阈值依赖当地的条件,从零点几到几MPa变化,超过静态闽值一个量级以上。在某些地点触发过程直到动态形变平息了之后才开始。这些观测现象的物理机制可能与导致液化和循环疲劳的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66.
分析用方程Q(t)=Q(t1) A1-A2(tf-t)^m[1 ccos(2πlog(tf-t)/p-φ)]来模拟强震前地震能量释放过程的一些条件,式中的Q(t)是在时间t以前所累积的“贝尼奥夫”总应变,tf是主震的时间,A1,A2,c,m,p,ψ都是模型的参数,Q(t1)是已知量(t1≤tf时)。表明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幂指数m=α(2-d) 1。这里d是主震周围地震潜在震源群震中的尺寸,参数α决定着幂律。根据这个规律,地震时释放的地震能量和总能量的比值随地震的震级而变化。模型可用于分析实验研究岩石破裂释放声能的动力学,也适用于对堪察加一些强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回溯性分析。  相似文献   
67.
印度和萨尔瓦多均遭受地震灾害的袭击 ,然而却没有一个科学家事先预知 ,布坎南对此作出解释。 为什么科学家们不能在诸如袭击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 ,造成多达 1 0万人死亡那样的地震发生之前向我们示警 ?如果天文学家几乎都能看到宇宙的边缘 ,生物学家能够进行无性繁殖活组织细胞的话 ,那么 ,地球物理学家为什么就不能告诉我们地球何时何地会发生振动 ?令人费解的是 ,地震的基本过程非常简单。大陆板块其实是地壳的巨大断片 ,像巨大的木筏一样漂浮在液态地幔上。当两个板块相互摩擦时 (例如两个大陆地块在加州沿圣安德烈斯断层所做的那样 ) ,…  相似文献   
68.
经历了 1 999年后期令地震学家和公众都感到震颤的许多大的破坏性地震之后 ,比较而言 ,接下来的一年似乎较为平静 ,令人感到欣慰。然而 ,2 0 0 0年并非没有发生大的地震事件。实际上 ,2 0 0 0年共发生 5次 M7.8~ 8.1的地震——许多地震显然比 1 999年的大。但所有地震都发生在人口较少的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地区 ,其中有 3次地震 2天之内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发生的M 8.0地震是 2 0 0 0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至少造成 1 0 3人死亡 ,2 0 0 0多人受伤。2 0 0 0年大量地震研究的重点都放在由1 999年 3次地震…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意义及在辽宁省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必要性,对在辽宁城市开展活断层探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选取沈阳,抚顺作为试点城市,设定目标区和目标断裂,分别对活断层危险性,危害性和深部发震构造环境进行评价。在断裂探测过程中,确定初步探测和详细探测两个阶段,主要采用人工地震方法并结合钻探,地震划分结果,对目标区内的目标断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0.
朱守彪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2):162-168
应力释放模型过去主要用于研究大范围历史大地震活动规律.本文对应力释放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其能否运用于区域更小、时段更短、震级更低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以台湾地区近百年6级以上地震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释放模型仍然适用.在回溯性的地震预测检验中,用改进的应力释放模型计算出台湾地区地震发生的条件概率强度,并用其预测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刻.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优于泊松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