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志华  徐军委 《地理科学》2023,43(1):92-100
基于1999—2017年省级碳收支核算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影响碳排放公平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省域碳排放公平性的区域差异性显著,整体表现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2)中国省域碳排放公平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全国层面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公平性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技术创新则对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区域层面看,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技术创新与对外开放水平对东部地区各省(市)碳排放公平性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明显,中部地区各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对周边地区碳排放公平性有较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规制是制约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碳排放公平性提升及溢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所导致的碳排放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甘肃省1993-2011年的农业碳排放量以及农业碳排放强度。结果显示: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1993年的66.37×104t增加到2011年的207.92×104t,年平均增长率为6.67%;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强度也呈逐年增长态势,从1993年的182.40 kg·hm-2增加到2011年的510.93 kg·hm-2,年平均增长率为6.01%;从农业碳排放结构来看,化肥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其平均占比高达49.40%,其次为农膜,其平均占比为30.00%。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因素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与基期相比,累计实现了255.65×104t和2.45×104t的碳增量,而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因素则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累计实现了114.7×104t和2.36×104t的碳减排。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新疆农牧业碳排放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畜牧养殖两方面15类碳源,测算了新疆1993-2011年以及各地州2011年的农牧业碳排放量,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1994-2011年间新疆农牧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11年新疆农牧业碳排放总量为778.73×104t,比1993年增加了50.12%,年均增长2.28%,呈现出明显的"持续上升——波动上升"两阶段特征,碳排放强度和结构的空间差异明显;(2)农牧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呈现出"弱脱钩与扩张连接交替—弱脱钩平稳—强脱钩转型"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4.
利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区21个市县的调研数据,分析了西北地区家庭生活碳排放现状、城乡差异、碳排放强度等,并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对西北地区家庭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各省区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甘肃1.72 t CO2、陕西1.77 t CO2、宁夏1.95 t CO2、新疆2.09 t CO2、青海2.47 t CO2,城市和农村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均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比农村的低;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在平均水平之下的占多数;调研区内的家庭生活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家庭生活碳排放强度、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总人口与家庭生活碳排放呈显著性正相关,年龄结构与家庭生活碳排放也呈正相关但并不显著,家庭生活碳排放强度、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总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生活碳排放的影响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05.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与碳排放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彬  王铮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2):1579-1586
中国已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时期,同时产业升级也是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本文通过构建分部门跨期优化模型,以需求驱动和产业部门供给为基础,假设中国的消费偏好模式不断向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日本)趋近,对消费偏好导向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方向及碳排放趋势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农业和衣食制造部门比重将呈下降趋势,其他服务业部门比重会不断提高.在中国当前消费偏好模式下,重工业、交通运输、化工和金属等高耗能部门的比重仍将增加,而转向美国消费偏好模式后,这些部门的比重都将下降.交通运输和化工部门比重在转向欧盟消费偏好模式后略有提高,转向日本偏好模式后交通运输部门比重将提高,而金属部门比重将下降.受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中国未来能源消费总量呈倒U型趋势:在中国、欧盟、日本和美国消费偏好模式驱动下,能源消费总量依次下降,对应的能源高峰在2810~2166 Mtoe之间,累积排放量在94~72.6GtC之间.美国的消费偏好模式由于倾向于低碳的服务业部门,因此更有利于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06.
Urban carbon footprint reflects the impact and pressur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ur- ban environment. Based on city level, this paper estimated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Nanjing city, analyzed urban carbon footprint intensity and carbon cycle pressure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footprint through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of Nanjing increased rapidly since 2000, in which the carbon emission from the use of fossil energy was the largest Meanwhile, carbon sinks of Nanjing presented a declining trend since 2000, which caused the decrease of carbon compensation rate and the increase of urban carbon cycle pressure. (2) The total carbon footprint of Nanjing increased rapidly since 2000, and the carbon deficit was more than ten times of total land areas of Nanjing in 2009, which means Nanjing confronted high carbon cycle pressure. (3) Generally, carbon footprint intensity of Nanjing was on de- crease and the carbon footprint productivity was on increase. This indicated that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and carbon efficiency of Nanjing was improved since 2000, and the policy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aken by Nanjing's government received better effects. (4)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promoting factors for the increase of carbon footprint of Nanjing, while the industrial carbon footprint intensity was inhibitory factor. (5)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crease urban carbon footprint and alleviate carbon cycle pressure, such as: improvement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industrial structure reconstruction, affores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nd use control. Generally,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economy is essential for Chinese citie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07.
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碳排放绩效研究是实现海洋产业低碳化转型的重要依据。利用数据包络法(DEA)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碳排放绩效进行测评,并在对碳排放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指数滑坡模型对碳排放绩效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第一,碳排放绩效的大小取决于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化;第二,以能源消耗为主的产业表现出碳排放绩效较低的特征;第三,预测在2013—2015年期间,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的碳排放绩效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8.
<正>在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奥巴马政府公布了针对发电厂的减排计划,这被美国国内反对者称为奥巴马的"煤炭战争"。但国际社会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中,美国的作为还远远不够。应对气候变化在美国面临煤炭业和产煤州的强力反对,而发电厂碳排放占美国总碳排放约  相似文献   
109.
《地球》2011,(4):171-171
碳交易 这就像物理中的质量守恒的原理。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那么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降低碳排放。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指标”,比如说今年全球限定排放100单位的碳排放量,A国获得15的指标,B国获得10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0.
姬玮 《地球》2011,(4):116-118
3.11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惹来世界各国人士对人类继续发展核能的强烈质疑。然而,各国政府却对发展核能表现出难以割舍的态度,这背后,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另一个重大压力——减少碳排放以阻止气候变暖,或许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