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32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海陆边缘沉积磷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讨论了与大气圈O2、CO2的关联模式,并通过研究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揭示了海陆边缘沉积对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记录及其对指示古全球变化的关键性,同时提出了中国东部沿海近代沉积的积累与全球变化的耦合作用关系,在中短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研究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2.
133.
黄河口磷酸盐缓冲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4年5月 ̄1995年6月,利用黄河口悬浮颗粒物,在实验室内于不同温度、盐度、酸盐浓度、PH值悬浮物粒度条件下进行了悬浮物对酸盐的吸附和解吸模拟实验,通过水体中几种-钙矿物的离子平衡计算,对黄河口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河口现场条件下水体与钙与之间霜些离子平衡,黄河口水体中-钙矿物的离子积受温度、悬浮物种类及粒度影响较小,而与水体盐度、酸盐及钙含量有关,但不足以形成  相似文献   
134.
厦门西港引发有害硅藻水华磷的阈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林昱  林荣澄 《海洋与湖沼》1999,30(4):391-396
1995年10月,在厦门市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应用海洋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研究了在无海流、盐度等因子干扰的情况下,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可溶性无机(DIP)随时间里指数函数减少。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与可溶性无机密切相关:[Chl-a]=A×e-B[PO4],这种相关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表现2d左右的滞后现象。还探讨了限制浮游植物增殖的DIP的最低浓度为0.3-04μmol/L,从DIP表现浓度估算浮游植物可能达到的最大生物量为[Chl-a]=10mg/m3,并由此估算出引发中肋骨条藻赤潮的DIP的阈值为1.2μmol/L,作为赤潮预测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5.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表层沉积物磷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3,自引:8,他引:75  
利用恒温震荡器构筑的模拟扰动环境,研究了太湖水-沉积物界的释放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酸盐释放作用在模拟扰动条件下并不十分明显,在低强度的扰动条件下未观察到释放现象,模拟高强度扰动后,出现一个相对较强的释放过程,最大释放时沉积物上覆水浓度约为低强度扰动时的3倍,最大释放时间(Tmax)可能受酸盐形态分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相比较而言,酸盐的吸附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迅速,沉积物上覆水酸盐浓度在0.5h后分别0229mg/L和l0.215mg/L下降为0.05mg/L和0.013mg/L,可以看出当上覆水酸盐浓度较高时,吸附作用的强度远大于释放作用,在25℃,模拟中等强度(100rpm)的模拟扰动条件下,当初始酸盐浓度为1.01mg/L时,梅梁湾和五里湖的表层沉积物吸附容量分别为每克千重吸附0.04mg和0.050mg酸盐,这种较高的吸附能力对浅水湖泊的酸盐缓冲作用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6.
云南省高原深水湖泊程海磷形态分布和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GPS定位,在程海设置了3个断面9个采样点,对各种形态进行了为期1 a的研究,分析了高原深水湖泊程海形态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程海中总含量范围为0.008~0.155 mg/L,年平均值为0.046 mg/L,含量水平已经较高.存在形态是颗粒态总占54.35%;溶解态有机占19.56%;溶解态无机占26.09%.各形态时间分布和变化与水生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生命活动和周期变化密切相关;水平分布格局受浮游生物活动、湖流风动等综合影响;由水表层-亚底层垂直分布比较均匀,湖底层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137.
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与水体磷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体循环是水柱和对应的沉积物中发生的各种非生物和生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此同时,沉积物中钙通过沉水植物吸收和转运,从该类植物的叶面释放至水柱中,释放的Ca2+与水柱中的CO23-一起形成碳酸钙.在这一过程中,水柱中少量溶解性分配在碳酸钙中形成CaCO3-P共沉淀,导致水体中可溶性向难溶性转化,这种由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在水体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证明,沉水植物菹草叶面上有CaCO3-P共沉淀的形成,且这种共沉淀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宽.另一方面,新近沉积物中钙与的沉淀物存在一个由聚酸盐向灰石逐渐演变过程,而沉水植物叶面上的含共沉淀作用是否也存在由聚酸盐向灰石的变质过程,该过程在沉水植物生长期间是否发生关系到沉水植物除效果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水体循环概述、钙在水体循环中的作用和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假说及其在水体循环中的意义等方面综述了钙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对水体循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8.
鄱阳湖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0年1月对鄱阳湖各站点沉积物的采样分析,研究了鄱阳湖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溶解性(DTP)与可溶性正酸盐(DIP)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各站点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DTP和DIP的含量及其沉积物中TP与IP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各站点表层沉积物(0 -2cm)间隙水中DTP的平均含量为0.134...  相似文献   
139.
藏南沉错钻孔沉积物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粒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君波  朱立平 《湖泊科学》2008,20(6):715-722
从沉积物的化学形态特征、沉积物-水界面的环境条件和水库的水文参数等角度探讨了山仔水库沉积物对上覆水体的浓度贡献,并从沉积物间隙水与水体垂向溶解性的浓度梯度估算对水体浓度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山仔水库沉积物具有大的释放的潜力,沉积物间隙水和水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溶解性的浓度梯度,沉积物的溶解性释放通量在0.0420—0.167μg/(cm^2·d))之间,沉积物对水体营养贡献大小在0.7%-6%之间,其中秋冬季节沉积物对水体的贡献大于春夏季节,当外源减少时,沉积物负荷在一定时间内将成为水库营养状态的重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40.
东营凹陷古近系古湖盆演化与水化学场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中红  查明  刘太勋 《湖泊科学》2008,20(6):705-714
采用人工配制污水为实验用水进行室内水培实验,研究10种人工湿地中常见水生植物对氨氮和总的同化吸收能力,筛选出净化效果好的植物,构建植物组合,以单一植物为对照,研究植物组合对于提高氨氮、总净化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氨氮、总的去除能力差别较大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indica)、达香蒲(Typha davidiana)对氨氮净化效果较好,初始浓度2969mg/L、15d后,去除率966%、98.6%、877%、95.1%美人蕉、凤眼莲(Eichhornia crssipes)、干屈菜、石菖蒲(Acorus tartarinowii)对TP净化效果较好,初始浓度4.44mg/L、15d后,去除率99.0%、546%、69.9%、36.7%千屈菜与石菖蒲的组合能同时提高氨氮与总的净化效果;美人蕉与干屈菜的组合、菖蒲与美人蕉的组合、菖蒲与千屈菜的组合、美人蕉与石菖蒲的组合能提高总的净化效果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水生植物组合能提高氨氮与总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