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4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 气候概况今年秋季全区气温偏高 ,降水中西部地区偏多 ,东部区偏少 ;初霜冻中西部地区偏晚 ,东部大部地区偏早 ,全区未出现严重霜冻灾害 ,日照充足 ,秋末局部地区出现降雪、降温天气 ,大风偏少。1 .1 气温秋季我区平均气温普遍偏高 ,阿盟、赤峰偏南部及呼盟北部比历年偏高 1  相似文献   
142.
利用鹤壁市1986~1999年秋季高空图资料,确定了48h和24 h中雨高空要素预报指标;利用1995~2000年Micaps数据格式的物理量场分析结果,确定了24 h中雨物理量预报指标.鹤壁市秋季中雨预报系统根据预报指标和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报结果,对秋季降水进行逐级判别,综合做出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43.
青海湖环湖地区秋季人工增雨的综合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常有奎 《气象》2005,31(2):43-47
据2001年秋季人工增雨资料,结合历年秋季降水资料,从秋雨春用、影响地下水位涵养、青海湖水量盈亏等方面分析了秋季人工增雨的综合效益;并着重分析了秋季降水与环湖地区土壤水分贮量以及第二年春季环湖天然草场土壤墒情、牧草返青时间、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秋季降水越多,环湖区土壤水分贮存量越多,翌年土壤墒情越好、牧草返青越早且牧草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44.
2004年秋季(9—10月)吉林省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偏少,初霜略晚,大风次数少,日照时数多。季内共有5次冷空气活动,出现7次降水天气过程,是一个艳阳高照,温暖干燥的秋季。本文对出现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5.
基于1961-2016年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华西秋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西秋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偏多,之后减少,21世纪10年代又开始增多,而且该时段的降水量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进一步从大气环流角度,初步探讨了这种年代际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与华西降水偏少阶段相比,在两个降水偏多期,巴尔喀什湖低压槽加深、亚洲区域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负异常,利于高纬冷空气南下入侵华西区域;东亚低空盛行异常偏南风,利于低纬水汽向华西区域输送;东亚西风急流位置偏北,提供华西降水发生的动力抬升条件,共同造成华西秋季降水增加。相比于20世纪80年代前,21世纪10年代后欧洲高压脊和巴尔喀什湖槽更强,更利于高纬冷空气进入华西区域。同时,有来自南半球印度洋的水汽向华西区域输送。更强的冷空气活动和更多的水汽输送导致后一阶段降水更多。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对2005年平顶山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中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发现连阴雨天气不是由单一的天气系统形成的,从大尺度形势来看,往往是欧亚阻塞高压和北方大低涡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南支急流与北支急流上的槽脊在亚洲位相不同甚至相反,南支向黄淮流域输送的暖湿气流与北支急流输送的冷空气在平顶山地区交汇,在中、低层形成切变线,在地面图上形成准静止锋,在这种天气形势下,有一次小槽活动,就有一次降水过程;在鄂毕弯附近不断形成深槽,其东移的过程中在贝加尔湖附近形成横槽,在横槽扩散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不断分离出小槽,这种小槽的不断形成和活动,造成持续的阴雨天气;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分支作用,使北支上的超长波冷急流与南支暖湿气流在平顶山地区交汇,是产生连阴雨的温湿条件.鄂毕弯附近高压的形成、横槽解体与阻塞高压崩溃,标志着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147.
为获取渤海最新的健康状况,文章基于新构建的以海洋生态环境自身状态为内核、以人类社会经济学指标为外核的“双核”评价体系,对渤海2020年秋季的海洋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内核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秋季渤海的水体环境和沉积环境整体较为健康,仅中心区域水质略差,而海洋生物群落的健康状况一般,整个研究区域仅58.9%的区域评级为“优”,因此该海域总的内核评级为“良”;以分别代表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的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外核指标的评价结果显示,渤海的外核得分为0.95。因此,所调查的渤海中西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双核”评价结果为“良+0.95”,表明该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目前整体上处于较健康的状态,但人类对渤海海洋资源环境的开发力度接近饱和,且局部海区的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恶化,需要对该海区进行密切监测。建议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开发技术等方式,尽可能降低经济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实现渤海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秋季陆面过程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2014年10月的秋季涡动通量数据,分析了塔中秋季陆面过程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塔中秋季10月净辐射Rn、感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地表土壤热通量G0峰值依次为273.0、141.6、5.0、105.0 W·m-2,平均日总量依次为2.85、2.68、0.08、-0.57 MJ·m-2,净辐射能量分配以感热能量输送为主。(2)不同典型天气下,净辐射日总量扬沙>晴天>阴天>降水;阴天、扬沙天气H随Rn不同程度削减而减少,降水天气潜热增多导致日变化特征有别于其他天气。(3)10月能量闭合率为79.0%,不同天气能量闭合率阴天>晴天>扬沙>降水,依次为86.8%、83.4%、79.4%、71.4%。(4)地表反照率晴天呈“U”型变化,阴天和扬沙天气地表反照率趋势变缓发生波动现象,降水天气波动较大,趋势先降低后回升。(5)月平均热通量日间为正值,夜间为负值。日间能量闭合率为73.9%,夜间为50.8%,存在较高的能量不闭合。  相似文献   
149.
普查1990~2003年河南寒潮资料,筛选出发生在11月上旬的全省性寒潮天气过程,对过程发生前5~10天的候图进行位势高度梯度分析及合成分析,从梯度场和合成图中找出秋季寒潮爆发前5~10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