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338篇
地质学   1256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任贾文 《冰川冻土》2013,(5):1065-1067
0引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气候系统变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其中第一工作组为科学基础,第二工作组为影响和脆弱性,第三工作组为适应对策,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要早于其他工作组半年以上.2013年9月23—26日,IPCC第一工作组第12次大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IPCCWGIAR5SPM)接受各国政府代表团审议,27日正式发布,标志着该工作组第五次报告的完成.报告全文及技术摘要将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年初出版.本文试图以冰冻圈相关的结果为重点,简要介绍IPCCWGIAR5SPM的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92.
相山火山盆地西部铀矿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山铀矿田目前已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火山盆地西部和北部。笔者通过对盆地西部铀矿床分布特征、断裂构造及火山岩组间界面控矿特点的研究,认为铀矿区域上受断裂构造控制;火山岩组间界面为铀矿富集空间,西部铀矿床主要富集于火山岩组间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马忠学  崔惠娟  葛全胜 《地理学报》2022,77(7):1821-1836
本文选用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提供的6个植被动态模式数据,对比遥感反演值计算了各模式在中国不同植被区的拟合优度,评估了模式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以拟合优度为权重的区域年均净初级生产力(NPP)算法,有效解决了已有研究由于数据和方法的不同而对中国NPP估算效果较差的问题。结合两种浓度路径下(RCP2.6和RCP6.0)的模式估算结果,评估了未来30 中国NPP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单个模式数据对中国大部分区域NPP的拟合效果较差(R² < 0.4),所计算的中国平均NPP整体偏高33%~97%,但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通过加权合成的新序列整体拟合优度为0.86,在单一植被区的拟合优度也基本大于0.3,能更好地反映未来NPP的变化格局。未来中国平均NPP仍将保持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中国均值呈波动增长状态,在2035年达到8.8 μg/(m² s),2050年达到9.7 μg/(m² s)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RCP2.6路径下主要增长区将由南方地区向北偏移,在华北地区增长变显著,在西南、中南地区增速变慢,显著增长的面积变小;在RCP6.0路径下主要增长区将向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退缩,中东部地区增长变不显著。研究发现高浓度路径对2016—2025年间植被NPP的增长主要起促进作用,但在2035—2050年间开始起抑制作用。同时,高浓度路径下NPP的空间分布将变得更加极端,特别是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高寒荒漠、温性荒漠及灌木半灌木荒漠将增长缓慢或不增长。  相似文献   
996.
贵州盘县莲花山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主要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以架底为例,对该区从热液通道、界面、地层与岩性控矿进行分析,认为该区金矿与火山热液通道有关,属于火山热液型金矿,金矿的形成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早期3个阶段成矿作用.金矿体受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不整合界面间、峨眉山玄武岩第二段的玄武质火山角砾岩.  相似文献   
997.
在沙泉子铜镍矿上方,开展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金属活动态(粘土吸附态)测量及地电化学测量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圈定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范围与深部隐伏矿体较为吻合,表明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粘土吸附态测量和地电化学测量可以有效地指示隐伏铜镍矿体,可作为该区寻找隐伏铜镍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8.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室内土槽模拟降雨试验基础上,观测了具有不同碎石体积含量紫色土的降雨入渗地表产流产沙量以及细沟间径流和细沟径流的流速,以期建立碎石含量与土壤流失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混合对降雨入渗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碎石含量为20%~30%时,碎石的存在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当碎石含量提高到30%时,土壤的入渗能力被削弱。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坡面细沟间径流流速和细沟径流流速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细沟间径流平均流速逐渐增加,细沟径流的平均流速逐渐降低。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径流含沙率和土壤流失量显著降低,土壤流失比与碎石含量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喷涂胶结内衬的方法对埋于皇后大学地球工程实验室西侧试验坑的两根直径1.2m且底部(invert)被强烈腐蚀的金属管道进行了修复。在金属管道以及内部的衬板均装置有线性电位器(1inear poten-tiometers),传统应变传感器以及光纤应变传感器用于测量管道直径的变化。并分别在1.2m与2.1m的埋深下利用标准单轴和平衡悬架轴加载的方法对管道在工作荷载下的性能做了评估。之后在1.2m埋深下利用平衡悬架轴加载对管道的最大极限状态进行了测试。将管道从地底挖掘出后,观测了修复后的厚度剖面。本文简要说明了本次修复对管道在工作载荷下的变形与曲率产生的影响。之后对最大极限状态(包括裂纹的分布和抗表面载荷能力)进行了描述。本次试验所得结论已考虑加载过程中圆周弯矩和内衬裂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新山位于徐州市北郊,地处徐-宿薄皮型逆冲系统的中部锋带,NNE与NE向构造转折部。基于研究区野外实际观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其构造特征及成因,认为印支末期至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新山NE向逆冲断层、倒转褶皱与层间褶皱的组合,而层间褶皱则形成于强烈挤压背景下逆冲断裂导致地层间的右旋剪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