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爆破振动使荥河电站六管段管沟裂缝、支墩下沉、钢管弯曲。该段第四系堆积层深厚,淤泥质亚粘土是滑坡形成的内因,在振动荷载作用下,产生触变,稀释,抗剪强度降低是滑坡形成的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32.
滑移结构谐运动三种不同状态的分析表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河南方山煤矿回填矿渣挡土墙滑移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板桩墙和削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既经济,又有效的处理方案,对该类挡土墙事故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某倾倒边坡开挖下的变形特征及加固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皖南某高速公路一个反倾边坡为例,在详细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边坡以倾倒-滑移为主要特征的倾倒变形力学机理。调查结果显示在边坡原有倾倒变形的基础上,开挖爆破等工程扰动首先使开挖面顶部出现倾倒变形并伴有后缘拉裂隙,同时坡体内部断续结构面逐渐贯通,最下级台阶面出现外鼓等。上述现象的出现显示出边坡具有整体失稳破坏的趋势。在上述地质概念模型基础上,应用离散单元法对边坡变形全过程进行模拟,验证上述变形破坏机理,并揭示了边坡在深度方向上的变形分区现象,即倾倒-折断区、强烈倾倒区、倾倒影响区和正常岩层区。  相似文献   
35.
慢滑移及相关脉动和慢地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观测表明,慢滑移事件通常发生在活动断裂带内,为发震层之下的短暂滑移,能够造成地表的瞬态运动。与慢滑移密切相关的慢地震能够发射出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脉动信号,但不造成灾害性事件。慢滑移和慢地震很可能是断裂带上形变能释放的基本方式,其观测有可能为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断裂带的动力学过程提供基础和依据。本文重点介绍近10年来关于慢地震和慢滑移事件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目前对慢滑移引发的地表形变和慢地震发射的脉动信号特征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展了对慢滑移的数值模拟和慢地震定位的研究;但对慢地震和慢滑移发生的位置、两者的关系以及物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论和问题。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抗拔(浮)桩——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浮)桩。该新型桩有效改善了抗拔桩的桩身结构,能充分发挥抗拔桩的承载力,改变了混凝土受拉时的受力性状,克服了普通抗拔桩容易产生裂缝的弊病。结合有关地下结构浮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现场实际的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桩荷载试验结果,对抗拔(浮)桩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7.
38.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5509m2,共15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建筑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技术,  相似文献   
39.
某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出口处,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6m,属高坝。混凝土重力坝主要是依靠坝体自身重量于基础之上产生的摩擦力及坝体与基础之间的凝聚力来抵抗水压力以满足稳定要求,对基础岩体要求较高。根据该水电站坝基工程实践,从坝基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分级标准及深层抗滑稳定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探索,对类似工程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及深层抗滑稳定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基于理想流体波动理论和Biot饱和多孔介质波动理论,考虑工程实际中海底隧道与周围海底土体的滑移接触关系,建立了含滑移界面海底隧道模型,该模型还考虑了海水-海床土-海底隧道的动力相互作用。采用Hankel函数积分变换法和波函数展开法,推导了平面P1波入射下海底隧道与周围海底土体滑移接触界面效应的解析解。在解析解的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滑移接触条件对海底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滑移接触条件对海底隧道的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影响明显;考虑隧道-海床土界面滑移接触条件下海底隧道的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显著高于界面无滑移条件时的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