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高辉  曹殿华  范世家 《地质通报》2009,28(6):794-803
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矿化特征与加拿大伏伊希湾(Voisey’s Bay)铜-镍-铂族元素硫化物矿床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总结出这2个世界级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演化方面的相似性、可比性及其共同特点,即深部岩浆房含矿岩浆沿通道脉动式上侵,到上部表现为“小岩体,成大矿”。成矿作用过程和模式表现为:①含矿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中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②成矿作用是在富有动力的岩浆环境下岩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过程中发生的,岩浆熔融体富含挥发组分,上侵活动剧烈,围岩角砾化;③含矿岩浆沿相同的通道或越位上侵,在先期侵入岩体下侧或上方不同空间成矿;④岩浆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组分交换和成矿物质的富集。深入阐明了含矿岩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后续岩浆补给和混合是镁铁—超镁铁岩体中硫化物被聚集在岩浆流动的通道内形成超大型铜镍硫化物型铂族元素矿床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2.
张文同 《地下水》2009,31(2):89-91
通过对原平市入河排污口的调查,从排污口的地理位置、排放方式、废污水性质、废污水量等进行了计算统计。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污染物浓度超标倍数法对排污口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原平市重点入河排污口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183.
廖丽荣 《云南地质》2009,28(4):455-461
利用Excel2007中的函数和图表功能编制一系列公式,适合DZ/T0130—2006规范要求,自动计算地质样品检测结果及其合格率、报出率、△LgC值、相对偏差RSD%和RE%值,自动实现“四舍六入”修约。  相似文献   
184.
入字型构造是野外最常见的构造体系之一,对岩浆岩及其矿产具有多期控制作用,对地下水、矿产资源、工程稳定性、滑坡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研究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兴隆金矿是一个典型的入字型构造控矿的实例,由一条主干断层和数条次级断层及褶皱构成,通过对该区的构造基本特征和控矿因素的分析,对今后科学的勘查和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5.
邱伟  赵军  丁雷  何增 《吉林地质》2012,(3):69-73
本文简要介绍了吉林省红旗岭镍矿区地质背景,较为详细地论述了1/1万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在矿区继续找矿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取得的磁测数据成果进行了化极、上延等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矿区构造、基性-超基性岩体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矿区成矿系华力西早期基性-超基性岩浆伊始于F01断裂构造深部,最终贯入至其它断裂成岩、成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6.
通过对莱州湾地区工程地质勘察中大量袖珍贯入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土工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PT型袖珍贯入阻力与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土的液性指数及压缩模量相关公式。为今后在海岸带地区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PT型袖珍贯入仪对岩心的现场贯入试验,及时准确地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7.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揳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证了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青藏高原及周边岩石圈结构及隆升过程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的对比研究,建立起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多向碰撞-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8.
为研究钻井船插桩对邻近平台群桩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对桩靴贯入黏土层时邻近群桩中各桩荷载分担比、桩头附加位移及两桩相互作用系数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对缩尺模型试验的数值分析,验证了CEL方法的可行性;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桩靴贯入黏土层时对邻近群桩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净间距、桩间距对群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桩靴贯入中,前桩的荷载分担比大于后桩,且桩靴贯入至一定深度后,当净间距越小或桩间距越大时,前桩的荷载分担比越大、后桩的荷载分担比越小,但各桩的荷载分担比随桩靴贯入深度增加时的变化规律不变;净间距越大,桩头附加位移及相互作用系数越小;在桩靴贯入时,由于受群桩遮拦效应的影响,桩头附加位移及相互作用系数随桩间距的变化规律同插桩前有所不同,当桩间距大于3倍桩径时,随桩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当桩间距小于3倍桩径时,随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9.
文章以瓯江入海河口水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综合指数法对2013—2018年瓯江入海水体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变化,以期为温州海域近岸环境改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瓯江河口水体中TP、CODCr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瓯江河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6.54,平均污染指数均值为0.60,主要污染物为TP和CODCr,研究期间瓯江河口水体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瓯江年均污染物入海总量约为665 950 t,污染物入海通量中CODCr占比最大,其次为TP;2014—2018年,TP入海通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0.
利用2013~2017年3期GPS观测资料,获得精河6.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水平运动速率、主应变率、面膨胀率及最大剪应变率,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该区域变形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震前震中附近区域速度场速率逐渐增大,发震断裂两盘构造运动速率不均,震中附近区域GPS测点的速率和运动方向存在差异,反应了地壳应变能量积累。震中区域主压应变率变化反映出应力调整过程,沿断层走向的张压转换的形变高梯度带、最大剪应变梯度带可为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