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779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为全面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多类型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储渗能力,借助多种测试技术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储集层样品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定性刻画了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和喉道特征,然后根据高压压汞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对储集层进行分类,最后基于多尺度CT扫描定量表征了3类样品的二维、三维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空间既有受组构控制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等,又有不受组构控制的溶洞、溶缝和构造缝;喉道以缩颈、片状和管束状为主;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储集层可划分为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缝洞型大孔隙与溶洞发育,分布均匀且连通性好,喉道粗大且数量较多,微裂缝与溶洞串接呈串珠状分布,沟通了孤立的储集空间,具有最好的储渗能力;孔洞型多尺度孔隙与溶洞发育,储集能力强,喉道粗大但数量较少,连通性较差,各储集空间无法有效沟通,渗流能力受限;孔隙型细小孔隙发育且分布不均,大部分区域被岩石骨架占据,喉道数量少且连通性极差,储渗能力弱。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高温岩体储留层注水过程中缝网间距对储留层岩体温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热对流和热传导效应的热流固耦合力学模型。以水平井多簇缝网地热开发为例,将缝网及其周围岩体简化为等效的多孔介质,利用ABAQUS二次开发功能实现了流固耦合和热对流耦合。模拟结果表明:储留层岩体温度的变化按注水持续时间分为3个阶段:初温保持阶段,该阶段储留层岩体温度保持原始温度,缝网间距的不同对储留层岩体整体温度无影响;快速降温阶段,该阶段储留层岩体温度下降随注水时间呈现负指数变化规律,缝网间距与储留层岩体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温度缓慢下降平稳阶段,该阶段初期缝网间距与储留层岩体温度的关系和快速降温阶段一致,但后期缝网间距与储留层岩体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空间上,在岩体温度高的区域,缝网间距越小,岩体温度变化梯度越大;在岩体温度较低的区域,缝网间距越小,岩体温度变化梯度越小。  相似文献   
113.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是目前对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页岩油的状态,尤其是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其组合关联性认识不清.通过对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岩芯的精细描述及其薄片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三维CT深入研究,发现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油的储集空间具有多样性和多尺度性.除了纳米孔缝外,还有页理缝.根据页理缝...  相似文献   
114.
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应变观测资料和梅山水库水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和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仪器NS分量强相关,和倾斜仪器EW分量弱相关,和应变仪器EW分量中等相关。结合实验室测定岩石力学参数,计算得出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水位系数。  相似文献   
115.
利用观测数据,运用非线性统计-动力学方法,反演系统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东亚亚热带季风变化的动力方程,为研究东亚亚热带季风的驱动机制提供了量化参考。研究发现:过去2 000 a东亚亚热带季风是多因子通过反馈机制相互作用影响且具有耦合效应的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其驱动力主要来源于普若岗日冰芯δ18О代表的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强迫、太阳黑子活动、ENSO、温室气体单因子CO2和CH4浓度、北极温度和CH4及北极温度与7月太阳辐射的耦合作用机制;反馈调节作用主要源于7月太阳辐射与太阳黑子活动、CH4浓度、中国陆地地表温、CH4与7月太阳辐射以及CO2和CH4的耦合调节作用。并通过动力反演机制推论热带西太平洋对亚热带季风有一定驱动作用,但并不是主要驱动力,即驱动亚热带季风变化的主源地并不在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石笋δ18О指代的也主要是夏季风信息。  相似文献   
116.
曹明达  周忠发  张结  殷超  潘艳喜  闫利会  陈全 《地理学报》2016,71(11):2010-2019
通过对贵州绥阳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中发育洞穴之阴河洞地下河河床基岩面上49个壶穴进行详细测量和统计学定量分析,对其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描述,并探讨其形成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阴河洞壶穴的整体形态以极浅的倒“Ω”型和“锅”型壶穴为主,并且壶穴发育相对较年轻;壶穴长短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平均口径与深度的相关性较差,说明壶穴在发育的过程在洪水期以口径增大为主,枯水期以溶蚀深度加深为主,且表现为地下河河床下切的形式之一;从发育阶段看,阴河洞壶穴的形成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其形成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构造条件、推移质、基岩性质和溶蚀作用等因素耦合的作用;洞穴壶穴主要是流水的侵—溶蚀作用形成的,并非冰川作用的结果,与“冰臼”的发育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7.
旅游地与主要游客市场的空间结构(距离关系)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年内分布、日变化等时间结构。旅游地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季节性特征也是游客年内分布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18.
浙江桐庐瑶琳洞洞穴气候特征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瑶琳洞洞穴气候考察资料的分析,初步揭示了该洞开洞前后洞内气温、湿度和气流(风)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由于洞穴的开发,其内部条件的改变和人为作用对洞穴气候的变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织金洞扫尾豪猪粪堆积层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文孝  李坡 《中国岩溶》1994,13(3):256-260
通过对贵州织金洞扫尾豪猪粪堆积层孢粉组合分析研究及 ̄(14)C年龄测定,明显地反映出织金洞地区近6710±130a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均属北亚热带的植被面貌及气候特征。划分出的四个孢粉带所反映的植被演替过程为:松占优势,混有桦、栎常绿阔叶的针叶林→松占优势,含五加,栋和山核桃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松占优势,栋、五加和桦增多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松为主,混有胡桃、五加和榆落叶阔叶的针叶林;相应的气候变化是:温和偏湿→温暖偏干→温暖湿润→温凉干燥。   相似文献   
120.
贵州绥阳双河洞系的发育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陈建庚  张英骏 《中国岩溶》1994,13(3):247-255
绥阳双河洞是发育在早古生代白云岩体内的多层多支,并彼此有水力联系的复杂洞群,根据贵州洞穴协会实测,洞长达35.2km。文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主要洞道的分布与特征,研究了洞穴发育与硫酸盐岩及含SO地下水的密切关系,并探讨了石膏源及洞穴发育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