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测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患者入射体表剂量(ESD),对比设备剂量指示值(dose index,DI),建立两者之间的换算公式。方法:在接受肝癌TACE治疗的50名患者(男37、女13;年龄70.3岁±6.8岁)体表放置荧光玻璃剂量计,测量治疗中患者ESD。测定部位3处,分别为病灶背侧体表、CT及锥形束CT(CBCT)扫描野内。分别测量治疗过程中总ESD、1次CT扫描及1次锥形束CT扫描的ESD。治疗使用的IVR-CT设备为AXIOM Artis dTA/i-CT(Siemens)。探讨体表剂量与设备剂量指示值的关系。结果:ESD与设备DI之间的换算公式为ESD(mGy)=[(0.697×CTDI+7.175)×CT扫描次数]+[0.384×CBCTDI-5.472]+[0.567×透视DI-9.248]。结论:设备DI与实际测量的ESD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使用换算公式可以得出治疗过程中患者ESD。   相似文献   
32.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汤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7年3月17日公开发表中药汤剂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1916名患者,其中14篇报告了不良反应,有2例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发热、腹痛、呕吐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能延长患者1年生存率[RR1.28,CI(1.16,1.44)]、2年生存率[RR=2.25,CI(1.59,3.17)],改善患者生存质量[MD=9.88,CI(6.97,12.79)];抑制实体瘤的生长[RR=1.30,CI(1.17,1.44)],稳定肿瘤的大小[RR=1.18,CI(1.08,1.28)],降低甲胎蛋白水平(AFP)[MD=-53.26,CI(-70.33,-4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带瘤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控制肿瘤发展,保护肝功能。但受纳入试验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灌注中药榄香烯乳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瘀毒内结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榄香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瘤体客观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在瘤体客观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毒副作用情况比较,治疗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治疗后血液、消化、泌尿系统各指标毒副作用分级情况比较,除HGB、TBIL以外,治疗组各指标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生存情况略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榄香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瘀毒内结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较灌注化疗药物的对照组毒副作用更小,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栓塞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于TACE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体温、肝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25/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体温、肝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改善TACE术引起的不良反应,缓解栓塞对患者的影响,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行冠脉CTA确诊的CPF共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范围53~71岁,平均年龄62岁,心率61~73次/min,所有患者均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成像,所得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观察CPF。结果:13例确诊为CPF的患者中,单侧冠状动脉供血7例,双侧冠状动脉同时供血6例,其中左前降支近段为主要供血动脉共8例(61.5%)。所有CPF均于心表面观察到不规则高密度迂曲扩张血管团,表现为"团簇状"改变,13例可见畸形血管团,7例肺动脉可见"喷射征",6例可见肺动脉内"烟雾征"。5例供血动脉可见动脉瘤形成。9例供血冠状动脉呈轻-中度狭窄,且均位于畸形血管开口近端。结论:冠脉CTA可准确检出CPF,迂曲扩张的团"簇状"血管团和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口"喷射征"是CPF的典型征象。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个性化造影剂注射方案在提升肺动脉CTA生物应用安全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亭林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配到A组和B组。A组为常规组,注射方案为:20 mL生理盐水+50 mL造影剂+3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率均为4.5 mL/s。B组为个性化组,注射方案为:20 mL生理盐水+(造影剂注射剂量=体重×0.6 mL)+30 mL生理盐水,造影剂注射速率=造影剂注射剂量/10 s;生理盐水注射速率均为4.5 mL/s。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年龄、身高、体重、造影剂注射剂量和注射速率、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内的CT值、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等数据。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师间对所得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结果:两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造影剂注射剂量和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内的CT值、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师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高度一致,Kappa=0.80。结论:在保证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给体重≤ 75 kg的患者采用个性化注射方案,可以有效减少造影剂注射剂量,减缓注射速率,从而降低造影剂给患者带来的潜在生物应用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继发肺梗死(PI)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APE继发P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总结PI的数量、位置、形态、边缘、胸腔积液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PI的CT特征:①数量及位置:共79个PI病灶,18例患者为单发PI,23例患者为多发;所有PI病灶均位于胸膜下,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  相似文献   
40.
孔压注水试验是检测注浆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阳泉市307国道复线采空区治理工程工后检测为例,介绍了单管顶压止水栓塞封隔-阀式压水器组合检测技术中的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及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