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7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指出了单三角锁近似工计算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提出利用虚拟附合导线的形式,解决单三角锁计算问题的新算法;给出了新算法的详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72.
提出了有着广泛应用的混合线性模型中参数估计的一种新方法,称层三角变换估计。将该变换用于检验和估计中,将产生一束套用于全面分析混合线模型的计算过程,这些过程在计算是稳定的,而且节省空间。  相似文献   
73.
徐奎栋 《海洋与湖沼》2021,52(2):262-273
印太交汇区是当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中心,中心的形成演化是地质历史、气候、海洋环境和生命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演化、成因假说与环境驱动机制等角度,概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并梳理了研究存在的问题。迄今对印太交汇区多样性中心形成的关键过程和机制的认识仍相当有限。基于近岸浅海研究判定的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是否可推及深海仍然未知,对深海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源汇机制依然不明。未来近海研究应避免对已有研究的重复,关注深海,实现重点突破。对于诸多假说的验证和科学问题的解释,需打破常规,基于今古结合和多学科交叉开展研究。通过古生物与气候环境演化记录,揭示驱动生物演化的环境要素;通过现生生物地理及分子证据,揭示生物适应演化机制与扩布路径;通过生物与海洋流体结构及动力学耦合,揭示相关生物-物理-生态过程。基于多圈层视角的研究可望系统阐释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74.
在传统地震动反应谱频域拟合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拟合加密控制点目标反应谱的地震动合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际算例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本文方法在每次迭代调整过程中均考虑了对地震动加速度强度包络函数的模拟,并且对调整后的地震动进行了基线校正,从而确保最终合成的地震动时程既能以一定精度拟合加密目标反应谱,又能满足目标包络函数的要求,同时保证积分所得位移曲线不产生基线漂移.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传统非加密控制点目标谱拟合方法相比,在地震动时程曲线合成、反应谱拟合精度以及收敛速度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5.
在无真实观测值的情况下,本文利用广义三角帽方法评估了五种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CSR、GFZ、GRGS、HUST发布的球谐系数解和JPL发布的Mascon解)反演中国大陆地区2003-2013年水储量变化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CSR、GFZ、JPL、HUST和GRGS反演月水储量变化不确定性的区域平均RMS分别为14.4 mm、26.3 mm、25.3 mm、26.6 mm和56.1 mm,其中GRGS的结果未恢复泄漏信号;在季和年尺度上,模型的不确定性均小于月尺度;扣除周期和趋势信号后,各模型反演结果更为一致.除长江流域外,CSR在13个流域的不确定性均小于其他模型,GRGS反演各流域水储量变化的不确定性通常较大,且可能高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水储量的波动;CSR和JPL的不确定性受流域周边水文特征、气候类型、流域面积和形状的影响相对较小,不确定性变化范围分别为2.3~17.1 mm和5.6~22.5 mm,GFZ和HUST受影响较大,不确定性变化范围分别为5.5~35.1 mm和4.0~40.6 mm.本文的研究结果为GRACE产品不确定性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为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从实际实施跨河水准测量的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精度的比较,并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单向观测的高差计算公式及对跨河水准测量的高差中数中误差进行的估算,验证了利用高精度全站仪实现高精度跨河水准测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7.
精密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现行规范中一、二等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并进行技术设计。通过在某桥梁工程中进行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实例验证和分析,测回观测成果的合格率高达94.4%,环闭合差小于规定限差一半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80%,三角高程法与GPS法形成的跨河水准环的闭合差为4.72 mm,小于规定限差。试验表明:改进的三角高程跨河方法具有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较小、作业效率高、成果精度良好等优势,特别适合于在跨越距离较大、场地条件复杂、外界气候影响大、不对称垂直折光影响突出的情形下采用。  相似文献   
78.
从高差差分改正入手介绍高差差分改正理论的原理,并推导该理论的精度模型,指出利用该理论进行改正应满足的条件,目的在于将以前学者简单提及的理论系统化的认识和分析,甚至进行更深的推广;最后介绍其在某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实例,认为在满足文中提出的适用条件的情况下,该理论完全能利用于具体的监测项目中。  相似文献   
79.
李世良 《地理空间信息》2010,8(2):146-147,153
结合大桥工程中跨河水准测量,分别运用常规的测距三角高程法和改进的测距三角高程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80.
分析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误差,探讨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代替三等水准测量相关技术问题,给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