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80kV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拟行下肢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扫描及注射参数为80kVp,对照组为100kVp。对比两组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对照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95mL)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血管强化CT值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大于0.05)。结论:80kV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的CT扫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CTA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具有重要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并行64层螺旋CTA检查的患者资料。下肢动脉分为4段(髂动脉段、股动脉段、腘动脉段和小腿动脉段)。统计下肢动脉病变部位、数目、性质、长度(<5 cm,5~10 cm和>10 cm)并分析其特点。结果:根据4分段法,80例患者中病变动脉148条,多节段病变55(37.16%)条,其中受累股动脉104(70.27%)条,受累的小腿动脉134(90.54%)条。总病变325处,其中闭塞性疾病179(55.08%)处,狭窄性病变约146(44.92%)处。>10 cm闭塞病变主要发生在小腿动脉66处,占小腿动脉病变的49.25%,以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为主。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CTA表现主要以多节段硬化闭塞为主,多累及股动脉和小腿动脉。无创性CTA可用于下肢动脉病变的常规评估。   相似文献   
23.
24.
钙化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示,并与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灶中存在球状与块状两类不同形貌的矿物集合体,但是关于两类钙化矿物学特征的区别以及其在病灶中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仍不充分。选取具有不同程度钙化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附带的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其附带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以及拉曼光谱(Raman),对钙化物的形貌、构造以及基于空间分布的物相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钙化灶中心由块状钙化构成,周围分布着球状钙化。块状钙化中物相分布不均匀,其中心由碳羟磷灰石(CHA)构成,边缘除CHA外还含有部分无定型磷酸钙(ACP)。球状钙化由白磷钙石(WH)与CHA构成。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碘油栓塞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196 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经肝动脉灌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吉西他滨、顺铂注射液联合碘油栓塞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实体瘤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瘤体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治疗组分别为17.35%(17/98)和74.49%(73/98),对照组分别为16.33%(16/98)和74.49%(73/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瘤体疗效相当。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分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碘油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实体瘤疗效与介入化疗栓塞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轻、安全可靠,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化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卒中进展方联合阿加曲班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穿支动脉病变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36 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 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加曲班静脉泵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卒中进展方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运动功能(m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观察综合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17/18),对照组为66.67%(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 d、14 d后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的mRS评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hs-CRP及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卒中进展方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痰瘀阻络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7.
本文探讨1例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表现及转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能清晰地观察到腹腔干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建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转归和重塑的动态过程,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8.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上肢动脉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在上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例临床怀疑上肢动脉阻塞性患者行16排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13例上肢CTA中,有9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左侧肱动脉完全闭塞,1例右侧腋动脉动脉瘤,其中8例经DSA证实。结论16排CT上肢血管成像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9.
胆囊癌CT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囊癌CT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43例,均行CT扫描,其中误诊2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3例误诊中,诊断为急慢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1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管癌1例,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占位3例,胰头癌5例,胆总管炎症1例,梗阻性黄疸2例,胆囊肿大2例,结肠癌1例.结论明确胆囊癌的CT征象及其转移途径,可以避免误诊,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0.
本文作者通过对123例病人同时进行3DMTTOF(三维磁化传递对时间飞逝法)和3DPC(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对2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3DMTTOF及3DTOF(三维时间飞逝法)、脑血管成像,将它们对未稍小血管,颈外动脉,静脉显示程度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了3DMTTOF法较普通3DTOF法及3DPC法在大脑中动脉岛叶分支、大脑后动脉的顶枕支,距状裂支的显示程度上优越,而且对静脉窦的抑制,颈外动脉及皮层静脉的抑制方面均优于后两者,并对在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了探讨。提示3DMTTOF对小的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小动脉瘤的诊断方面较3DPC优越。3DPC法对较大的动静脉畸形显示较好,对近年用于临床的MTTOF法血管成像术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这是一项新的磁化递抑制技术,应用于MRA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