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1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557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808篇
地球物理   2235篇
地质学   612篇
海洋学   319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库蓄水诱发地震虽然是水利工程建设伴生的少见现象,但有时会诱发6级以上地震,加之震中距小,震源浅,成为水利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因素。已有震例还证明,水库规模越大,诱震的可能性越大,诱震的最大震级Mmax(以下简写M)也越高。我们曾提出用水库的“综合影响参数E”来表征水库的“规模”,并给出了M~E回归关系式。本文在补充了部分震例资料,并把M和E以及最大库深Hmax(以下简写H)都视为随机量,经模式识别的分类判别后把所用震例分为两组(第一组为M≥4.5的21个震例:第二组为全部37个震例),把变量E取为确定量或取为随机量和把变量E、lnH取为两个随机量与M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第一组的双随机量(M、E)模型的回归标准差为口σ_M=0.610,变异系数V=0.118,三随机量(M,E,H)σ_M=0.576。V=0.111;第二组的双随机量的σ_M=1.028,V=0.234,三随机量时σ_M=1.032,V=0.235。说明第一组三随机量模型对可能发生M≥4.5级的新建水库的最大诱震震级的预测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972.
973.
沈树勤 《气象科学》1990,10(4):375-383
本文基于地面中尺度能量锋对强对流天气影响的事实,利用二维中尺度湿空气动力模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指出:在中尺度能量锋的高能一侧引起扰动涡旋,在涡旋的,上升支气流部位可对强对流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74.
975.
976.
本文测定了中国西北六省地区Lg 波的传播速度,V_(Ig)=3. 56km/s;并测得了该区约1秒Lg 波的滞弹性衰减系数,r=0. 0021±0. 0002km~(-1) ,相当于介质品质因子Q=599±56。建立了该区m_(Lg)震级公式m_(Lg)(m×h)=1gA_(m×h)+q_(NW)(Δ)+Dh其中震级校准函数q_(NW)(Δ)=(5/6) 1g△+0. 00091Δ+1. 88  相似文献   
977.
本文在广泛收集西南地区VGK和DD-1短周期地震仪记录资料、测量了Lg波的4种振幅(Lg_z、Lg_h、mxz、mxh)数据及走时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西南地区Lg波滞弹性衰减系数γ=0.0031±0.0004km~(-1)。西南地区的m_(Lg)震级公式定义为m_(Lg)(m×h)=logA_(mxh)+q_(SW)(△)+D_h 其中震级校准函数q_(SW)(△)=5/6log△+0.00135△+C 对于DD-1仪,常数C=1.73;对VGK仪,C=1.52。当使用振幅A_(LgZ)、A_(Lgh)或A_(mxz)时,则C值分别加0.37、0.24或0.13。m_(Lg)标度基本保持了原西南地区的M_L(SW)的平均震级水平。通过振幅比计算,表明H/Z振幅比与台基有较大的关系:台基越软,振幅比H/Z越大;反之,台基越硬,H/Z越小。本文还对VGK和DD-1仪记录的17个地震的mxh振幅数据计算了平均logA值,发现DD-1仪较VGK仪的logA值平均偏低0.21级。  相似文献   
978.
新疆两次Ms≥5.2级地震的重力固体潮观测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又陵 《内陆地震》1990,4(2):188-192
一、引言 1983年12月15日新疆和静东北发生了5.2级地震(42°48′,87°30′),1987年12月22日罗布泊发生了5.7级地震(φ_N41°20′,λ_E89°48′)。震前乌鲁木齐红山台GS—15—218重力仪均出现一个月以上较明显的短期异常,异常量约150μGal。同时重力潮汐响应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红山地震台重力仪1982年正式开始工作。工作基本连续,对周围350km,范围内发生的M_s≥5.0级以上的地震有一定的反映,上述是该仪器对应较好的两个震例。  相似文献   
979.
新疆尼勒克地震断层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冯先岳 《内陆地震》1990,4(3):273-277
我国天山西部尼勒克东,于1812年3月8日发生了8级地震。1984年以来,作者曾多次进行了考察研究,在喀什河谷地发现了强烈的地表变形现象和大量的地表破坏形迹。 (1)破坏形迹规律分布,现以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滑坡为例说明。以寨口沟至卡因德萨依之间滑坡密集程度和规模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范围内有5个滑坡。滑坡宽度大于500m者,每百平方公里平均有11个。此区向外,吉仁台至养鹿场外环地带,平均两平方公里有1个滑坡,宽度大于500m的滑坡,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只有1—2个。该环再往外,滑坡分布数量更少,平均每50km~2才有1个滑坡。这种环带状分布符合极震区向外逐渐衰减的分布规律,应为地震成因造成的。与之伴生的构造破裂无疑也是地震的产物。  相似文献   
980.
白超英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0,4(4):351-355
1990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强震发生在重力异常梯度带的拐弯处;强震前存在明显的M_s≥3.5级地震围成的空区;空区走向为北西西向,与斋桑强震发震构造走向一致,长轴约170km。1990年2月14日4.0级地震可视为信号震。最后初步讨论了阿勒泰活动区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