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70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595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硅藻土中水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NMR技术研究硅藻土中水的存在状态和特征及灼烧条件下的脱水和室温大气下的重吸水过程。样品包括一个宝石级单矿物蛋白石和采自雷州半岛地区的海康卜昌和徐闻九亩的硅藻土地表样和它们经不同温度自理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2.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允芳  刘元坤 《地震研究》1999,22(3):265-272
在深层地应力测量中,水压致裂法是最有效的测量方法。本探讨了该方法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例如压裂特征参数的取值,三维地应力测量,压裂缝的方向,破裂准则和钻孔轴向秒是主应力的一个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3.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其活动性一直受到地学界的高度重视.而地应力测量数据对于了解火山的活动情况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实测地应力资料较少.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断裂稳定性,在长白山天池火山西南麓MJZ测点0~300 m孔深开展了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利用此次实测地应力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地区地壳浅表层应力状态,结果表明:(1)测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应力值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较低;(2)SH(最大水平主应力)、Sh(最小水平主应力)和Sv(垂向主应力)均随深度增加而基本呈线性增大趋势;在60~180 m深度,三者展现为逆断层应力状态,即SH>Sh>Sv;在180~300 m,则表现为SH>Sv>Sh,该应力关系有利于走滑断层活动;(3)钻孔上部SH方向为N38°E,与东北地区构造...  相似文献   
164.
汪美华  李勇  裴叶青 《地质通报》2023,(Z1):460-468
2018年8月24日,甘肃省临夏县韩集镇北山出现明显裂缝、局部下滑并形成滑坡群,紧邻坡脚和坡体上的房屋、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滑坡群在降雨、地震等影响下存在继续滑动的可能,对集镇和省道交通安全具有潜在威胁,因此开展滑坡群稳定性评价十分迫切。采用野外调查、极限平衡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北山滑坡群的各次级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系统评价,认为连续降雨或强降雨是造成北山出现大面积变形和形成多个次级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区地形、坡体结构和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应用GeoStudio软件对滑坡群不同块体进行定量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自重工况下,滑坡群稳定性较好;在降雨工况下,除H10滑坡外,其余次级滑坡均可能进一步失稳破坏;若区内受到超越其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滑坡群稳定系数将迅速降低,各次级滑坡均可能出现快速失稳现象。根据滑坡群不同次级滑坡的变形特点和成灾模式,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坡脚挡土墙、削坡减载、锚杆框架、截排水渠、吊沟及排水抗滑设计等综合治理措施。为保证滑坡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建筑及交通安全,应加强滑坡群风险管控,在滑坡治理前需加强监测预警,动态掌握滑体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5.
深部地壳镁铁质岩石波速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波速实验测量在高压700-800MPa、高温800-1100℃下进行.波速-温度曲线的斜率以温度系数dVp/dT表示,大体在700℃以内,8个标本的温度系数平均为-1.86×10-4km·S-1/℃,比资料值小得多,即在此温度范围内,波速随温度的降幅不大.在这一温度限以上,大多岩石开始脱水出溶,相组合发生变化,同时波速大幅度下降.曲线发生转折的机制是岩石中液相的产生.角闪岩波速曲线斜率也从700℃开始发生改变,950℃后速度直线下降,到1008℃时,岩石中液量达30%,波速Vp值下降到487km/s.最后,依岩类不同以及岩石出溶和相变对波速的影响划分出5个速度-温度区,讨论了华北断块内构造隆起区和沉降区下地壳可能存在的岩石及其状态.  相似文献   
166.
 在充分研究贺兰山北段区域地质的基础上,选定该区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类及富铝片麻岩为实验对象,进行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根据成分变异的特点,确定岩浆的临界熔体体积比为30%,其不仅影响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演化路径,而且与原地、半原地及异地型花岗岩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7.
宽频带、大功率、短余振声波震源是高分辨率探测大尺度复杂结构体的关键技术,为了解决探测距离与其分辨率的矛盾问题,采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制作的声波发射器作为震源,研制了一种新的声波探测仪器。该震源中心频率为5 kHz,激励电压300~600 V,具有辐射声功率大、余振短(3.5个周期)、频带宽(1~3 kHz)的特性;其最大的优点是每次激发的声波信号一致性好,可以采用单点多次激发,通过多次叠加的数据处理技术提高信噪比,较好地解决了声波探测距离与分辨率的矛盾,并成功地应用于煤矿采场顶煤厚度探测。现场探测结果表明:大功率声波探测系统能够有效提取4~7 m煤岩交界面的反射波信号,借助于小波多分辨分析信号处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采场顶煤厚度探测的精度及其可靠性,为顶煤厚度精确探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8.
福建云霄是我国重要的宝石级石榴子石产地,然而该区石榴子石的致色机理不清,制约了对其形成机制的理解及后续开发利用。本文选取7件福建云霄橙黄-橙红色石榴子石样品,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其谱学特征,使用电子探针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限定其主量、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云霄石榴子石主要为锰铝榴石,其颜色主要与二价锰(Mn2+)和铁离子(Fe2+)对可见光的吸收有关,Mn2+导致其主体呈橙色,少量Fe2+控制其橙红色调,微量Ti4+使其呈褐色调。福建云霄石榴子石样品核部锰含量相对较低而铁、镁含量较高,锰元素含量由核部向边部逐渐升高,且具有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的左倾配分模式和Eu负异常,表明其形成于岩浆结晶作用晚期。  相似文献   
169.
2019年黄海ML4.6地震序列发生在NW向苏北—滨海断裂带附近,历史上该断裂带附近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为了判断此次地震序列的发生是否与苏北—滨海断裂带活动有关,本文基于黄海ML4.6地震震中附近400 km范围内的测震台站记录,采用CAP方法计算了此次黄海地震序列中ML4.6和ML4.1地震的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参数,并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12月8日黄海ML4.6和12日黄海ML4.1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别为20 km和21 km,位于发震区域的脆韧转换带内;黄海ML4.6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23°,74°和61°,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6°,33°和149°;黄海ML4.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35°,77°和32°,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37°,59°和165°。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与苏北—滨海断裂带的几何参数并不一致,表明此次黄海地震序列的发生与苏北—滨海断裂带的主断裂活动没有直接关系。黄海地震序列震中的重新定位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呈NW向分布。由上述反演所获的两次黄海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结果推测,黄海ML4.6和ML4.1地震的破裂方向可能为NW向,黄海ML4.6地震序列可能是发生在区域壳内脆韧转换带的左旋走滑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70.
有机玻璃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它在人类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抗冲击工程构件的结构零件,如各种冲击防护的透光屏、飞机的风挡、舷窗以及战斗机的座舱盖和各类汽车的挡风玻璃及天窗等,其静态力学性能已经得到了充分研究,但其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较少,尚不足以满足工程应用需求。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方法研究有机玻璃的力学性能,利用INSTRON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有机玻璃试样进行了准静态和冲击情况下的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PMMA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敏感性,抗压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了应变率增强效应,其破坏形式也存在率敏感性,在低应变率情况下表现为韧性破坏,在高应变率下呈现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