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6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由于空间大地观测数据传输耗时及处理过程复杂, 导致极移测量值的获取存在时延, 无法满足对高精度的极移预报值有重大需求的应用领域. 针对极移复杂的时变特性, 提出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的预报方法. 首先用SSA分离提取极移时序中的高频组分与低频组分; 其次建立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外推与自回归(AutoreGressive, AR)模型对极移高频和低频组分进行组合预报. 结果表明, SSA方法能够准确地分离和提取极移低频和高频组分, 对低频和高频组分组合预报可以显著改善极移的中长期(30--365d)预报精度, 与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提供的A公报中的极移预报值相比, SSA方法对极移PMX分量(本初子午线方向)和PMY分量(西90$^\circ$子午线方向)的中长期预报精度改进最高分别可达45.97%和62.44%. 研究结果验证了SSA方法对极移中长期预报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是序列文章的第四篇,其内容包括: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固体外核(SIC)自转的动力学方程,考虑了地球的自引力、液核对内核边界的压力和二阶外部引潮力位对SIC自转的影响,并在O(mε)的量级上给出了其实用的表达式.本文的理论推导更加严密和细致,改正了文献〔1〕在推导过程中的某些错误(例如:(B39)、(B44)和(B59c)式).本文的工作是对文献〔1〕有关理论的扩展和改进,对进一步研究内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3.
小行星族作为灾变碰撞的残留物,其基础物理性质提供了其母体以及后续演化信息.其中轨道以及自转特性分别反映了Yarkovsky效应以及Yarkovsky-O’Keefe-Radzievskii-Paddack效应(YORP效应)对于小行星族演化的影响.基于小行星光变数据库(Asteroid Lightcurve Database),通过对Flora小行星族自转速率分布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直径减小,族成员自转速率倾向于主要集中在3–5 d-1的范围内.同时,可以注意到Flora小行星族整体表现出更倾向于顺行自转状态的现象,但对于轨道半长轴小于2.2au的成员来说,其顺行自转与逆行自转状态成员数目比接近于近地小行星中顺逆行自转状态源1:3的比例;此外,对于轨道半长轴大于2.2 au且具有顺行自转状态的部分族成员,在轨道半长轴-绝对星等分布中表现出聚集现象,并在聚集区域中有9颗成员展现出类似Slivan状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4.
以太阳黑子数、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数据和全球7级以上地震应变释放量作为预测因子,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建模预测中国华北地区年度地震强度,预测准确率为0.93,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5.
作为反映地球自转速率累积变化的参数(世界时UT1-UTC)和时变特性的参数(日长变化ΔLOD),UT1-UTC在现实项目中有重要应用,而ΔLOD则主要用于科学研究,联合两者探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规律有重要的意义.本工作针对近50年的世界时观测数据分析其特性,重点关注近期出现的异常现象:2020年5月以来,地球自转趋势由原来的长期减慢逆转为加快;同时对日长变化序列进行分解,分析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可能激发源,并评估其中的气候因素对近期地球自转加快的贡献.结果表明,扣除其他影响因素后,日长年际项与气候变化指数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近三年期间,检测到两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以及第二次事件的延续,其对近期地球自转加快的贡献大约为9%.  相似文献   
116.
基于EMD的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雄  朱航  刘杰  曾钢平  丘学林 《地震》2007,27(3):57-62
利用EMD方法对中国大陆年度最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逐级分解, 得到5个本征模态函数(IMF)项和1个趋势项, 分析了各个IMF分量不同的周期成分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运动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初步探讨了各个IMF分量的物理机理及其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小波变换应用于日长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空间测地技术的发展,日长变化的观测资料已经达到了空前高的程度,迫切需要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从这些高精度的观测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近些年,小波变换被应用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资料分析中,它通过伸缩和平移等运算对时间信号进行多尺度的细化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本文主要介绍了小波变换应用于日长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该领域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8.
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活动的30—60天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十三年的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资料,研究了这三种资料序列中30-60天波动过程,用统计分析和检验方法证实这种波动过程在时间尺度上具有随机游动的特性,定量分析表明,在此时间尺度上,大气环流中带风的作用对日长变化的贡献约为87%。如果太阳活动对地球自转中30-60天波动存在激发作用,其作用过程不能完全证明是直接通过大气影响地球自转的。可能存在其他媒介,如通过海洋再作用于大气和固体地球。  相似文献   
119.
本认为目前南极和格陵兰冰帽正处于冰积过程的观点存在较大的不可靠性;在讨论地球自转变化的非潮汐项时,仅考虑南极和格陵兰冰帽的变化是欠合理的;非潮汐项的影响可能主要来自冰期后的地壳反弹。  相似文献   
120.
由南北朝以前171个月掩星记录所得到的地球自转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实际可见时间段”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只有日期而无观测时刻的月掩星记录,文中讨论了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及其含义,由南北朝以前的58个月掩行星和113个月掩恒星记录分别得到公元1,4,5,6世纪的地球自转参数△t和ω平均值为ω=-66.8秒/世纪~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