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正>岁月更迭,两个甲子已经悄然而过。甲午战争却仍然能在人们脑海中形成过电影一般的画面感。120年,甲午战争中的点点滴滴,基本也都有了确切的故事。从战争刚结束时国民愤怒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开始,到如今即使是屡屡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也有了越来越客观的历史评价。屈辱的历史已经  相似文献   
12.
蒙古戈壁阿尔泰省巴音陶勒盖地区地处南戈壁-阿尔泰构造带南缘,区内构造活动活跃,中酸性侵入岩比较发育。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区内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同位素年龄研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颗粒多为自形-半自形,且有明显的初始岩浆振荡环带,少见蚀变微区,结合较高的Th/U值(0.65~1.79),断定其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30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00.2±0.9Ma,显示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代表了华力西中期的一次构造-岩浆事件,为约束南戈壁-阿尔泰构造带晚石炭世深成岩浆活动时限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蒙古科布多省阿拉腾索音博地区地处阿尔泰构造带南缘,由一系列弧盆系及增生杂岩带组成。区内发育一条近东西向辉长岩带,辉长岩15颗锆石分为2类:一类具明显条带韵律环带,一类内部均匀干净,二者均不具核边结构,不含包体,结合高Th/U值(0.46~0.68),确定为典型的基性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17.6±1.6Ma,厘定其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研究对比表明,该辉长岩带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的尾声阶段,是阿尔泰造山运动大背景下区域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对大兴安岭北段图里河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给予制约。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157±1Ma)。该组火山岩具有高硅(Si O2=69.09%~75.92%)、富碱(K2O+Na2O=8.04%~9.23%),贫镁、铁、钙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形式,(La/Yb)N=5.85~13.53,无铕异常或具有较弱的铕负异常;火山岩样品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Mg#值为12.14~31.01,平均值22,Nb/Ta值(6.67~27.17,平均值12.23),Rb/Sr值(0.35~3.63,平均值1.58),显示火山岩岩浆源区为下地壳。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判别图解,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造山后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15.
16.
沈建国  王娴 《气象》1991,17(2):23-27
本文根据1979—1988年10个冬半年(10月一次年5月)的资料,分析了蒙古气旋的某些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夏季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卫星遥感监测2001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过程的图像特征和产生沙尘天气系统云图的类型,初步分析了2001年多沙尘天气的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浅析内蒙古中西部一次沙尘暴预报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内蒙古地区2006年3月9日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造成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的诊断分析。通过与常规气象观测和卫星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发现,强冷空气活动是本次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沙尘暴天气发生时,蒙古气旋系统中动量下传效率较高,这是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形成本次沙尘暴过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由中高层西北气流控制下,在中低层波动发展形成的次级环流使动量下传,同时斜压强迫促使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与典型的高空深厚冷涡的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预报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对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上的马勒根坝岩体、朝阳沟岩体和大兴安岭东坡区域的野猪沟岩体、布敦化岩体的4个不同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类型、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年代学及构造背景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及地质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主脊朝阳沟岩体和东坡布敦化岩体年龄分别为(154±1) Ma和(154.1±1.6) Ma,属于晚侏罗世岩体,主脊马勒根坝岩体和东坡野猪沟岩体年龄分别为(144.62±0.74) Ma和(140.2±2.7) Ma,属于早白垩世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脊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体,东坡岩体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TTG型岩体;主脊比东坡岩体更加亏损Ba、Nb、Sr、P、Ti、Eu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东坡岩体为正常的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泽奈崎板块NNW向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共同作用于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大兴安岭主脊形成断裂带,导致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下地壳而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花岗岩体;主脊处于碰撞向伸展环境过渡的时期,东坡区域此时应处于俯冲时期。  相似文献   
20.
对搭载在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中,太空飞行27d的雌性蒙古裸腹潘,与地面对照组进行生化组成比较,经常规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搭载诱变组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地面对照组,其中碳水化合物低于2.5倍多、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地面组;2.脂肪酸组成未发生变化,但脂肪酸的含量有存在不同差异,搭栽诱变组所含的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EPA含量高于地面组1.2%;DHA含量也略高于地面组.可见.经太空诱变的裸腹潘含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较全面,涵盖仔、稚、幼鱼各个期间所需的必须脂肪酸,这表明太空搭载技术应用于水产生物的诱变育种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