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1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648篇
地球物理   382篇
地质学   1450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32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9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51.
东天山北麓2000多年以来的森林线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依据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桦树窝子和小西沟两个剖面进行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分析、历史文献记录和碳屑鉴定,揭示了天山北麓最近2000多年以来的环境变化。2000aB.P.以前,该地植被为荒漠草原;2000-1300aB.P.(50a B.C.-650A.D.),植被为草原植被,其中1750—1400aB.P.(200—550A.D.),植被为有少量森林的草原植被,当时气候状况较今凉湿,适宜云杉生长,使得云杉林带下移,幅度可达250m左右。当时的年均气温较今低1℃而降水量较高,是新疆历史上一个相对冷湿的环境;约1300—450a B.P.(650—1500A.D.),植被为荒漠草原;4.50aB.P.年以来,植被为荒漠草原—草原。  相似文献   
52.
The Tianshan Carboniferous post-collisional rift volcanic rocks occur in northwestern China as a large igneous province. Based on petrogeochemical data, the Tianshan Carboniferous post-collisional rift basic lava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jor magma types: (1) the low-Ti/Y type situated in the eastern-central Tianshan area, which exhibits low Ti/Y (<500), Ce/Yb (<15) and SiO2 (43-55%), and relatively high Fe2O3T (6.4-11.5%); (2) the high-Ti/Y type situated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area, which has high Ti/Y (>500), Ce/Yb (>11) and SiO2 (49-55%), and relatively low Fe2O3T (5.8-7.8%). Elemental data suggest that chemical variations of the low-Ti/Y and high-Ti/Y lavas cannot be explained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from a common parental magma. The Tianshan Carboniferous basic lavas originated most likely from an OIB-like asthenospheric mantle source (87Sr/86Sr(t) ≈ 0.703-0.705, εNd(t) ≈ +4 to +7). The crustal contamination and 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have also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basic lavas of the Tianshan Carboniferous post-collisional rift. The silicic lavas were probably gener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crust. The data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spatial petrogeochemical variations exist in the Carboniferous post-collisional rift volcanics province in the Tianshan region. Occurrence of the thickest volcanics dominated by tholeiitic lavas may imply that the center of the mantle-melting anomaly (mantle plume) was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area at that time. The basic volcanic magmas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area were generated by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source around the spinel-garnet transition zone, whereas the alkaline basaltic lavas are of the dominant magma type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area, which were generated by a low degree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source within the stable garnet region, thus the basic lavas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area might have resulted from relatively thick lithosphere and low geothermal gradient.  相似文献   
53.
一次与西南低涡相联系的低空急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智  高坤  翟国庆 《大气科学》2003,27(1):75-85
梅雨期西南低涡的东移发展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加强有密切关系,作者采用中尺度模式对一次西南低涡及其伴随低空急流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大巴山地区低空急流先于西南涡东移发展;西南低涡及低空急流的生成发展在开始阶段与中层(400 hPa)的弱辐散密切相关;南风分量在西南低空急流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起着更为主动的作用;南风分量增大中心位于南风分量中心的前方,促使南风分量中心东移;南风分量的动量方程收支分析表明水平平流项和产生项是促使南风分量变化的主要作用项,水平平流项和垂直平流项大部分相互抵消,科里奥利项的作用不可忽视,而其他项的值较小,在个别阶段和地区行星边界层项的作用在低层也较大.  相似文献   
54.
新疆天山山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1年6、7月份在新疆天山山区两个取样点取得的冰核资料,计算了山区中的冰核浓度,研究了冰核平均浓度日变化、日际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天山山区冰核浓度与一些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可能原因。得出以下结论:天山山区的大气冰核主要来源于地面土壤,比较缺乏;冰核浓度易受气象因子、地表状况的影响,日变化和日际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5.
天山北坡牧草生长季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牧业气象试验站多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夏季土壤水分比较丰富,其随深度分布呈降水型;春季土壤水分含量最少,秋季次之,其随深度分布呈蒸发、降水型。旬土壤水分含量在牧草生长期呈两峰三谷型。  相似文献   
56.
吴华洪 《贵州气象》2003,27(4):12-14
分析了2003年2月15—3月4日的连续晴、热高危火险天气过程,此次过程是由异常强大的热低压、低空西南急流共同影响所引发的,并对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中的应用作了仔细分析,提出了数值预报产品的850hPa温度趋势及地面气压场可作为未来5—7d天气冷、暖的主要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57.
应用各类实时信息资料,分析了1999年6月黔东南州3次强降水和6月降水特多的原因。分析发现,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更换的发生发展是产生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而有利的环境背景是导致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生成与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特殊有利的地形地貌的强化作用是中小尺度系统发展加强的重要因素。可大致分为3类:冷锋结合型,低涡结合型,西风小槽发展型。黔东南州三面环水并有清水江自西向东贯穿的特殊地面条件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58.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1985 ̄1994年6 ̄8月气象资料的普查,对汛期影响驻马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西南涡和低槽进行分析,确定了关键区、起报区,消空因子,预报因子,经过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建立了各时段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60.
安欧 《地震研究》1997,20(4):378-385
我国西南部鲜水河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安宁河断理解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四个测区内,用X射线法 得的宏观残余应力场和用震源机制解P轴显示的发震时现今应力场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基本吻合。这种叠加应力场的水平最大主压力分布方向与发震断裂带总体走 交角约为40-55°左右,使断裂带易于发生剪切错动。宏观残余水平最大剪应 值区的分布,也与区内大震震中的分布基本吻合,岩石裂面在300℃和300MPa围压下经1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