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台北市的大屯火山群仅距离几百万人居住之市中心大约15km 左右,虽然已经沉寂长久,但是地表地热活动还是很明显。为了了解未来大屯火山可能的潜在活动﹐中央研究院根基於过去的调查,配合了“国科会”于阳明山国家公园内成立的大屯火山观测站(TVO)﹐加强蒐集并分析整合性的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测地学的观测资料﹕(1)地壳形变及地震最能反映火山的活动﹐地球物理观测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水准测量、倾斜仪等,配合地震台网的记录﹔(2) 火山喷气口之气体成分与火山喷气通量,包括氦、碳、氮、硫同位素、及冷凝水之氢、氧同位素比值;(3)地面重力测量,包括一部超导重力仪提供连续宽频重力时间序列,及周期性反覆的野外重力观测网﹔(4) 应用2005 年的空载光达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的数值高程模型,进行地貌分析﹔(5) 地表土壤采样,钻取沉积物岩芯,用以了解大屯山火山群最新的火山喷发及喷发型式﹔(6) 全域的磁场多点测量﹐用以反演地下岩物质分布及居里温度层的深度分布。另外﹐由于商业的温泉应用﹐地下水和地热分布及变迁则较难掌握或监测。  相似文献   
102.
刘家祥 《安徽地质》2014,(2):152-154
目前地表移动观测站仍然是矿山在采动影响下研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有效技术手段。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地表移动观测站提供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本文介绍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采集监测信息过程中,采用电磁波测高方法代替几何水准测量获取监测点高程信息的方法。通过实际观测试验与精度分析,此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精度是允许的,大大简化了测量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3.
葛翔  李玉华  马骏 《山东气象》2013,33(1):42-46
介绍了山东省气象观测站3G备份通信业务系统的总体结构、实施安装、动态备份的实现、用户端设备的使用以及为保证该系统的安全性所采取的措施,并从系统安全、各台站3G设备的流量和畅通率以及业务运行一年来的抄报情况对比等方面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3G备份通信业务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很好地替代了电话拨号线路,保证了实时气象通信业务数据传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柳州市2010-2019年75个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柳州市1h、3h、6h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是融安、融水一带以及鹿寨北部,山脉的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更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出现;高发期在5、6月份,其次是7、8月份;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主要出现在夜间和早晨时段。该区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显著,与影响系统、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以及局地热力条件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对六枝基本气象站新旧两址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统计原台站近30a年平均值及新站逐月平均值并计算各个相关要素与新旧地址的对比差值,从完整性、平均差值标准差比较及显著性检验方面分析新旧站点观测资料的差异与连续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6.
新书架     
《气象》2022,48(1)
《中国重大干旱事件分析(1961—2020年)》邹旭凯等编著该书利用新构建的气象干旱指数(DI)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统计方法,使用1961—2020年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历年中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气象干旱指数及其强度,并对区域性重大干旱事件的发展演变特征和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961—2020年中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频率、强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1961—2020年最强前20名的全国区域性重大干旱事件和2001—2020年逐年的全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气象条件、干旱强度和范围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干旱影响评估,还给出了1961—2020年中国31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性干旱过程的历年变化。该书可以为气象、农业、水利和环境等领域的科研与业务人员提供基础资料信息,也可为干旱灾害防御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饶平县气象局新旧站址观测气象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饶平县新旧两个观测场相关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是旧观测场在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与新观测场的气象要素有较大的差异,已经不满足气候观测的要求,但作为一个城市气候观测站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检验饶平县气象观测站迁站前后资料是否有明显差异,用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即U检验法对2010年12个月的对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月平均、最大、极大风速和6、7月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本站气压,迁站前后资料有显著差异,其它气象要素在迁站前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8.
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国气象局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要求,陕西省100个地面观测站从4月1日起进行业务调整,基准站和基本站调整观测任务,所有国家级气象台站取消了天气报(加密天气报),采用观测资料实时数据文件(简称“长Z文件”)方式上传观测数据。地面测报业务软件由以前的3.0.22升级到V4.0.1版,此软件是在原软件的基础上,修改了部分功能,其中变动最大的是在“数据维护”菜单下增加了“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功能。做好正点数据维护,是确保台站提高长Z文件数据可用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地电和地磁的波动是几种地球物理现象的终极产物,特别是在地震活动区域观测到的这类信号可以归因于和地震相关的压力及张力的变化。该问题的复杂性促使了利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对这些波动的不同一性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日本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Boso半岛南部的Kiyosumi,Uchiura和Fudago观测站观测到的地电位和地磁场的短期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为了在地电位数据的基础上了解异常信号及背景噪声的特征,我们研究了信号到达的方向。利用观测站间的转移函数的方法对外部强信号的减弱进行了研究。这些分析显示出了区分信号源的能力,特别是时序数据的定向探测分析显示了其对信号源分离的有效性。波形的识别和信号到达方向的估测对于监控地震活动区域的ULF电磁环境和了解地壳活动的孕震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0.
徐近之(1908—1982年),名念庄,字希朗,男,汉族,著名地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部委员、研究员,是我国地理文献学和历史气候学的开拓者之一. 1 机缘:竺可桢委派徐近之赴藏 1934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委派徐近之去拉萨开展气象观测和研究,采集当地的气象数据,用于全国的天气预报,开展季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