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44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1.
水库诱发地震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了水库诱发地震风险因子与研究地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交互作用关系,建立该指标体系需要地震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学的综合集成研究。根据水库诱发地震与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系统交互作用的机理分析,提出了由危险性、易损性、减灾能力、灾情4个子系统组成水库诱发地震综合风险系统。由这些子系统及其二级评价指标组成水库诱发地震综合风险评价的初步指标体系,再利用专家咨询信息,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该初步指标体系,从而建立了水库诱发地震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用于水库诱发地震综合风险评价,为构建水库诱发地震综合风险预警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2.
刘中新  朱慧丽  陈正洪 《岩土力学》2010,31(10):3254-3259
京九铁路是新开辟的连接北京和香港九龙的南北大动脉,1996年9月正式通车。其中江淮段指淮河与长江之间的 306.1 km区段,自河南淮滨站至湖北蕲春站。由于沿线地形复杂,降水强度大,路基坍塌成为安全运行的主要危害。据统计,1997-2007年间,发生各种坍塌灾害455次,毁坏路段总长约53 000 m。运用京九铁路江淮段地质资料、1997-2007年 11 a间所发生的路基坍塌资料和铁路沿线10个气象站雨量实况资料,对京九铁路江淮段地质地岩状况进行了分类,分级处理了不同地质条件下路基坍塌的发生频次和强度,详细分析了路基坍塌发生前24~72 h雨量,得到诱发京九铁路江淮段路基坍塌灾害的地质条件和降水阀值,并对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发生路基坍塌的降水阀值及其超过阀值后灾害次数上升情况进行评述,绘制出京九铁路江淮段路基坍塌易发程度等级分区图,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方法和系统图。可见不利地质条件与强降水共同作用是导致某些路段路基集中坍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3.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mobile monitoring network in the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buil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Jinsha Rive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ideas and layout principle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mobile monitoring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 types of monitoring networks used in the Xiluodu reservoir and Xiangjiaba reservoir, as well as the work already undertaken,in order to provide a kind of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94.
中国在中低温地热能直接利用方面早已领先全球,但在深部地热能发电方面却发展缓慢。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渗透性降低,深部地热能开采需要建立工程型地热系统(Engineered Geothermal System,EGS),通过水力压裂对储层进行改造,以获得具有较高渗透性的人工地热储层。由于目前常用的深部地热能储层改造技术主要借鉴油气增产领域的水力压裂工艺,在热储改造效果、地震风险控制、高效取热等方面受到限制。首先总结深部地热能水力压裂的特点为:裂缝破坏主要以剪切机理为主;冷水回灌引起的温差效应产生拉应力会促使裂缝向更远处扩展;持续的注水使注入井井筒压力高于地层压力,有助于保持裂缝处于张开状态。因此,EGS水力压裂不需要使用支撑剂,与依靠支撑剂的油气井增产压裂完全不同。同时,系统剖析EGS面临的发电产能低、注采连通差、诱发破坏性地震以及无补贴难盈利4大难题与挑战。从创新压裂和循环利用层面提出耦合储能的增强型创新开发模式(Regenerative Engineered Geothermal System,REGS),通过数值模拟研究REGS的优点。结果表明,采用水平井非等距、非等面积、非等注水...  相似文献   
95.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 对天水市麦积区幅范围内438处体积大于1×104 m3的黄土滑坡进行了分类统计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麦积区幅内黄土滑坡具有空间上发育不均衡, 时间上多期活动的特点, 表现为区域上黄土滑坡分布不均匀, 各区域滑坡体平均厚度差异大, 滑坡多沿沟谷呈不对称带状分布, 滑坡多发育在坡度为15°—30°斜坡上等。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环境地质条件控制, 幅内滑坡主要是因地震和降雨诱发形成。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了几个典型水库地震事件,总结了目前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分析方法及其依据,重点从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强度、活动特征、震源深度5个方面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最后简要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动力学机制,认为通过人为调整库水载荷大小等因素来研究水库地震活动性,对于研究地震触发及地震预报等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7.
徐州市区地面塌陷与岩溶水开采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水是徐州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由于对岩溶水的长期不合理开采,诱发了地面塌陷。论文概述了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开采状况。较系统地分析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8.
梅泓  唐金湘 《安徽地质》2009,19(3):218-221
安徽省桐城市地质环境复杂,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之一,尤其以小规模的崩塌、滑坡为主,给桐城市人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桐城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特征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期对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9.
2011年5月11日,一个中等震级地震(Mw5.1)袭击了西班牙东南部洛尔卡城和邻近地区,造成了显著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地震影响区的野外考察对250多处主要是碎裂型(岩/土崩塌、碎裂的土质滑坡和岩崩)诱发滑坡进行了定点和特征描述。与以前该区域相似震级(Mw4.7~5.0)的地震事件,以及以前预测地震期间斜坡表现的模型结果相比,本次地震诱发滑坡的数量相当大。提出了几个原因来解释这种差异:(1)地震序列中相对高震级(Mw4.5)的前震可能弱化了区域内的斜坡强度;(2)这些事件产生了高的地震动峰值;(3)发生了地形场地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指出了在改进区域斜坡特征研究模型时考虑这些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0.
水库诱发地震震级(M)的预测是在地震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和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根据水库的参数预测了水库诱发地震震级(M)。综合参数(E)和最大的水库深度(H)作为支持向量机和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输入参数。我们给出一个方程确定水库诱发地震震级(M)。将本文开发的支持向量机和建立的高斯过程回归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相比。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支持向量机和高斯过程回归方法是预测水库诱发地震震级(M)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