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9篇
  免费   3101篇
  国内免费   1905篇
测绘学   4215篇
大气科学   1170篇
地球物理   6620篇
地质学   6337篇
海洋学   1230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1753篇
自然地理   798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668篇
  2022年   804篇
  2021年   901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874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675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1007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1024篇
  2011年   926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804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679篇
  2004年   658篇
  2003年   633篇
  2002年   582篇
  2001年   584篇
  2000年   481篇
  1999年   416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409篇
  1994年   362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262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6篇
  1954年   7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为揭示水库水位变化与土石坝表面位移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模型,该文收集了茜坑水库主坝体上下游多个监测点近半年的GNSS监测数据,通过解算短基线获取了各测站毫米级精度水平位移序列。结合坝体结构和水库水位监测结果,分析了库水位变化产生的面板水压荷载变化与监测站水平位移变化序列之间的关系。基于两者正相关特征,推导了水压载荷与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间简化的线性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和最小二乘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水库调水期间,监测点水平位移的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882.
883.
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甘肃黑方台地区潜在的黄土滑坡开展了多时相编目、长时序监测以及失稳模式识别研究。首先,采用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波长的历史存档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对黑方台地区2006-12至2017-11间的潜在滑坡开展了识别研究,在2006-12至2011-03和2016-01至2016-11两个时间段均识别出数10处不稳定坡体,实地调查和光学遥感影像验证了InSAR技术识别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然后,对典型不稳定滑坡体采用高空间与高时间分辨率的TerraSAR-X数据开展了长时序监测,结果表明,在InSAR监测期间,累积形变最大的滑坡体在随后的时间里均发生了滑动,并成功地捕获到滑坡体形变加速的时间点。最后,利用升降轨SAR数据开展了黄土滑坡二维形变监测研究,基于滑坡的二维形变特征并结合地形图以及光学遥感影像进一步研究了滑坡的失稳模式,现场调查结果验证了所获得滑坡失稳模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84.
合理的参数估计及精度评定不仅需要可靠的函数模型,而且需要正确的随机模型。从权函数和粗差编辑两方面,研究了不同随机模型对西安流动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站坐标解算的影响,采用全球Lageos-1卫星观测数据计算了西安流动SLR站坐标。计算结果表明:①西安流动SLR站的观测精度和坐标解算精度均达到厘米级。②随机模型直接影响SLR站坐标的解算结果及可靠性;对于相同的计算弧段,抗差方差分量估计得到的站坐标精度最高、结果最稳定,残差加权均方差最小,观测资料利用率也最高;对于相同的计算方案,采用的SLR数据越多,坐标估计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885.
从组织原则、资料收集、技术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三调的相同点;同时从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分类和定义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表明了两项工作的科学性,并展望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886.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综合运用地表覆盖转移矩阵、地表覆盖净变化与交换变化、变化动态度等方法对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利用浙江省某区两期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监测结论能为政府加强空间管理、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887.
根据城区水务防汛工作需求,以地理信息服务为主线,研究了防汛监测信息统一存储、图文一体化动态管理、可视化分析和预报预警等地理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以太原市迎泽区为例,构建了基于GIS的水务防汛地理信息平台,拓展了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服务领域,提升了城区防汛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满足了水务部门防汛办公和应急指挥决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8.
草原露天煤矿区资源开采、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碳储量不断变化,利用遥感技术可实现准确、快速监测。本文基于1984—2016年共9期的Landsat多时相遥感影像,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决策树方法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信息,进一步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基于2016年分类结果进行变化监测,高覆盖草地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减少,景观形状指数增加;随着1999年排土场的生态复垦,近年来复垦与采矿区扩增速率基本保持一致;通过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建立碳密度估算模型,得到总体固碳-261.07×103t,表现为碳排放。总的来看碳储量出现降低现象,与草地面积转化为农田、采矿区等碳储量较少的土地类型有关,排土场复垦对减缓土地碳储量减少有一定作用。本研究表明:遥感技术可用于受采矿等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矿区土地利用/覆盖与碳储量变化特征实时、动态监测与分析,为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9.
890.
采用插值原理,将非等时距的基坑监测数据转换成等时距的数据,建立非等时距灰色预测模型,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监测值相差很小,为基坑监测数据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