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本项目成功研发了国土资源典型要素精细化检测与解译,要素变化自动发现与提取技术成果.成果包括任务驱动的空天地多源遥感影像快速获取与协同处理,渐进增长机制驱动的海量样本数据集自动制作,顾及场景-目标-像素层次关系的国土资源典型要素智能识别与解译,语义信息增强的国土资源典型要素变化鲁棒检测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国土资源专题要素自动识别不准,国土资源变化发现慢、检测难、查不全等瓶颈难题,在涉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监测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该成果获2020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本文主要从国土资源典型要素变化遥感智能监测技术创新、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乡村综合现状信息采集及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乡村综合现状信息是开展城乡统筹决策和乡村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由于掌握乡村信息基层的管理部门地理分布广、数量多,管理部门对信息采集的现势性要求强,因此进行全面、统一的信息采集十分困难。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可以快速、有效地搭建基于网络的地理空间信息采集系统、管理系统、应用分析系统及移动查询系统,从而实现乡村综合现状信息的快速获取、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TM影像、SOPT-5影像和GF-1影像,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2000~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扩展过程进行遥感监测,并结合重庆市统计年鉴数据对城区扩张的驱动力进行统计分析,为山地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研究区,利用地理国情数据、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城市规划资料,提取新区2010年、2012年、2015年、2017年4个年度的就业空间和居住空间数据。从数量变化、空间拓展热度、质心演变、分异特征等方面,定量分析2010年以来重庆两江新区职住空间格局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数量变化方面,新区职住空间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年均增速稳中略降,居住空间年均增速逐年提升;②空间格局上,职住空间差异较大,就业空间条带状分布明显,居住空间呈"两核多点"分布特征;③空间演化特征上,就业空间东拓北进趋势明显,居住空间中部、西部集约化发展;④职住平衡方面,新区职住空间偏离程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呈现职住进一步分离。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优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指数方法,以合川区狮滩镇聂家村为研究对象,对村域内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Arc GIS平台下,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确定农村居民点适宜区域,并进一步优化其空间格局。该研究可为新农村建设、村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优化选址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合重庆山地城市特点,研究了重庆标准地址要素分类、组合模式及层次关系。基于此模型对覆盖重庆主城600平方千米的40万条地址数据进行分词、分层,建设地址数据库。在应用方面,对卫生、教育、事业单位等行业专题数据进行地址匹配,为政务地理信息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8.
面向第三次经济普查区划分的总体目标,分析普查区在线划分系统在功能、性能上的需求,提出基于WebGIS的矢量数据在线划分系统设计方案。系统满足处理大用户量并发操作能力,实现了互联网与地理信息在线编辑的高效结合。按照该方案实现的应用系统,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准备期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重庆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区划分工作,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地理调查为理论依据,系统论述了网络调查技术开展的技术方法、工作模式,并结合乡村规划综合信息调查,论述了网络调查技术在地理调查中的应用,对于丰富地理调查方式、创新地理调查手段、提升信息获取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培峰  李萍  丁忆  刘建  杨光谱  肖禾 《测绘通报》2022,(1):15-20,38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基于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对重庆市进行生态重要性评价,将生态极重要区域与自然保护地共同作为生态源地。首先从生态本底和生态胁迫两个角度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距道路距离、距水体距离、夜间灯光指数6个阻力因子构建了典型山地动物的生态阻力面,然后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潜在生态廊道,完成市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研究表明,重庆市生态源地30 751.11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7.32%,主要分布在渝东北与渝东南的山林地。将识别的73条潜在生态廊道、138个生态节点与生态源地进行叠加,结合重庆的山水格局,构建了"两区、三带、四核、多廊、多点"的多层次生态安全格局,为重庆市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