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7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1198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2559篇
海洋学   106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56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环境水样中砷的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砷的化学形态不同,在环境中的毒性、分布、生物效应亦不相同,因而砷的形态分析在环境监测治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砷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92.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层状矿体和穿层矿体受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层位和层间断裂控制。接触带矿体受接触带控制 ,具矽卡岩型矿体典型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硫金矿床  相似文献   
93.
程海沉积物无机碳、氧同位素相关性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海是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湖泊,其矿化度已接近盐湖下限。湖泊沉积物无机碳、氧同位素组成敏感地记录了流域内环境变化的信息,其相关性有效地揭示了湖泊的封闭条件。组成的变化受到温度高低、降水大小、光合作用强弱、碳酸盐体系溶解平衡及水文条件等因素的控制。通过对该湖沉积物无机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追溯了该流域内自采样深度以来的数十年内的环境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程海流域气候变化有呈现出11-12a的小周期变化的趋势,但是在孔柱底部的信号噪声较大;沉积物碳酸盐δ^13Cδ^18O的良好相关性指示了程海近几十年内的水文封闭条件;并将碳、氧同位素这一环境敏感指标推广到了高矿化度的“准”咸湖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94.
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机理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描述了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的新机制。在岩浆及热液中,铜及铜合金可呈氢化物、羧基配合物及纳米粒子活性、迁移、富集形成自然铜矿床,或经以后的地质事件,长期、多次迁移富集,叠加形成富而大的自然铜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铜的硫化矿物被氧化分解,可形成亚铜的硫代硫酸盐及氯配合物,部分可形成铜的硫酸盐配合物迁移,由于硫代硫酸盐被氧化,亚铜岐化可形成高纯度的自然铜,但它易氧化形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等,因此很难形成自然铜矿床。  相似文献   
95.
季强  袁崇喜 《地质论评》2002,48(2):221-224
本文实事求是地介绍了道虎沟生物群的组成及相关地层的岩性,并根据长尾型嘴口龙类(Rhamphorhynchoidea)翼龙与短尾型翼手龙类(Pterodactyloidea)翼龙同期共生的特点,确信道虎沟生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晚株罗世。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道虎沟生物群中翼龙身上发育的皮肤衍生物,初步认为它们是原始羽毛(protofeathers),至少是与羽毛同源的(feather-homologous),这对于了解羽毛(广义)的演化历史和早期的形态结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酸沉降对土壤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组分的化学行为进而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就该领域的目前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考察了酸化条件下土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硅的释放淋失及硅对铝毒的缓解作用;论述了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中微量金属及稀土离子沉淀-溶解,吸附-解吸,络合-解离,氧化-还原平衡进而影响共存在形态和化学行为;同时关注了酸沉降对C,N,S,P循环转化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香山-天景山断裂断层泥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香山-天景山断裂11个断层泥和3个断层角砾岩的显微结构详细观察发现, 断层泥可分为颗粒流动条带状断层泥、叶理化断层泥和块状断层泥三类. 进一步对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中的残存碎屑形态优选方位(简称SPO)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叶理化断层泥SPO与剪切带边界斜交, 类似于P叶理; 颗粒流动条带状断层泥SPO基本平行于剪切带边界; 断层角砾岩和块状断层泥的SPO具有随机性. 该断裂断层泥分布在三角形分类图的不同区域, 明显地显示出其运动方式的不同. 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断裂运动方式提供了一种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8.
北冰洋海冰厚度穿透雷达探测与下表面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北冰洋海冰穿透雷达的探测与分析, 讨论了雷达电磁波探测海冰厚度和海冰下表面形态特征的能力. 结果表明, 雷达波可穿透超过6 m厚度的北极盛夏海冰, 雷达波在海冰内的传播速度是0.142~0.154 m/ns. 雷达图像表现出海冰下表面粗糙起伏的微形态特征, 这种微形态特征与海冰类型关系紧密, 反映出雷达探测有助于识别和划分海冰类型. 基于雷达图像同时显示海冰上、下界线的特点, 统计分析了二者界线实际长度的差异, 提出一个新的长度因子数值概念, 可用于海冰上、下表面面积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酸雨 ,顾名思义 ,就是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溶于纯净的雨水中 ,使雨水具有弱酸性 ,即谓之酸雨。如果说 ,十多年前 ,酸雨还只是个别国家的局部性问题 ,那么随着各国矿物燃料消耗量的不断增加 ,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硫氧、氮氧化物等日渐增多 ,目前酸雨的危害已向全世界蔓延 ,并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来源于何处呢 ?一是自然来源。如火山喷发时 ,就有二氧化硫的喷出 ;沼泽、土壤、坑道等地的含硫物质 ,在厌气细菌的作用下 ,会以硫化氢的形式释放出来 ,经周围环境的氧化后 ,生成二氧化硫 ;沉积在海洋中…  相似文献   
100.
江苏淤泥质潮滩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江苏滨海平原淤泥质潮滩1980年以来19个固定潮滩断面112个测次滩面高程测量的统计分析,探讨典型淤泥质潮滩剖面形态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典型淤涨岸段海平面上升,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上滩面仍将淤积加高,但淤高幅度除多年平均高潮线附近滩面相对较大外,其余均较小,表明随海平面上升该滩带总体淤积速率将趋于减小;与此相反,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下滩面则趋于蚀低,且侵蚀强度较大,表明该滩带的侵蚀有加剧趋向,最终滩面总体形态将因上带不断淤高和下带不断蚀低而逐渐变陡,剖面上凸形态的曲率不断加大。曲型侵蚀岸段,海平面上升的效应则相反,海平面上升,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上滩面强烈蚀低;而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下滩面则强烈淤积加高,剖面的上凹形态最终将因上带不断蚀低和下带不断淤高而趋于平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