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5篇
  免费   1709篇
  国内免费   1881篇
测绘学   963篇
大气科学   1156篇
地球物理   3407篇
地质学   3671篇
海洋学   925篇
天文学   196篇
综合类   668篇
自然地理   1359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全氟类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其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氟类有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产品,该类化合物具有高能量的C-F共价键,难以被水解、光解、微生物降解及动物体代谢,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以及长距离迁移等特性,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从世界各地采集的环境样品、野生动物血清、组织样品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多种PFCs.该类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已成为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全氟类化合物在各类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在生物体内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及其毒理学效应,并对PFCs的毒性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922.
《浙江地质》2010,(6):F0003-F0003
瓯海作为温州三大城区之一,建县设区20多年以来一直是“有区无城”.缺乏应有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不仅制约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生活舒适、经济繁荣的新城是瓯海人民共同的心愿。令人可喜的是瓯海正一步步地朝这一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923.
金黄的旋律     
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由翠绿点染,用金黄铺就。风轻轻地吹着,雾霭中流溢着金光,漫村遍野的稻花香,扑面而来,传送着收获的喜悦,让深秋浓郁起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在那片田野上,土地曾经的贫瘠已成为历史。金黄的稻浪,  相似文献   
924.
王金华 《广西地质》2010,(10):22-23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央继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后,推进党的建设的又一伟大工程,也是全面落实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25.
温以华 《地下水》2010,32(3):173-174,177
优质粉煤灰具有颗粒细,含有大量硅、铝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活性效应"、"界面效应"、"微粒效应"及"减水效应"等多种综合效应。优质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能够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主要研究了单掺粉煤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优质粉煤灰能显著提高拌合物的和易性、可泵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926.
马临刚  刘福臣 《地下水》2010,32(4):45-46,59
济南岩溶含水系统的泉水位和泉流量明显滞迟于降水量。利用峰值时段差、原始序列回归等方法,并考虑了降水量、泉水位、泉流量周期性的影响,计算出济南岩溶含水系统的滞迟时间为2~6个月。以不同滞迟时间建立了泉流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滞迟时间6个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物理概念不明确;滞迟时间2个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稍差,但物理概念明确,建议采用该模型进行泉流量预测。  相似文献   
927.
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5.12汶川地震由于其超常的地震动力,触发了数百处大型滑坡灾害。本文以遥感解译所获取的汶川地震区112处面积大于50000m2大型滑坡的基本信息为基础,结合代表性大型滑坡实例的现场调绘,对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大型滑坡分布除表现出与汶川地震诱发区域性地质灾害类似的分布规律之外,因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瞬间大幅度错动的直接地震动力引发的大型滑坡,其发育分布及滑动、运动方式还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效应:(1)距离效应:约80%的大型滑坡集中分布于发震断裂地表破裂带两侧5km的范围内,距离越远,滑坡分布数量越少;(2)锁固段效应: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发震断裂的交叉、错列、转换部位及NE段末端等5个集中区段。其中,红白-茶坪段是大型滑坡最为集中发育段,不仅滑坡数量多,而且规模大,汶川地震诱发的最大两处滑坡均分布于此段。其次为断裂NE段末端的南坝-东河口段,该段大型滑坡密集发育,东河口滑坡和窝前滑坡等大型滑坡均出露于此段;(3)上下盘效应:绝大多数(70%)大型滑坡都位于活动断裂的上盘,存在明显的"上下盘效应;"(4)方向效应:在与发震断裂带近于垂直的沟谷斜坡中,在地震波传播的背坡面一侧的滑坡发育密度明显大于迎坡面一侧,存在"背坡面效应"。同时,大型滑坡的滑动及运动方向还与各区段断层的错动方向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的青川境内,有相当数量的滑坡表现出向NE方向滑动和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8.
黏性土渗透性温度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媛  施斌  高磊  刘瑾 《工程地质学报》2010,18(3):351-356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和核废料地质处置等原因,温度对黏性土工程性质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南京下蜀土、淤泥质土以及混合土3种试样,进行了5°~45°温度下的变水头渗透实验,分析了温度对黏性土渗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3种试样的渗透性均有较大影响。温度越高,渗透性越大;试样的密度越大,渗透系数随温度变化率越低;在3种试样中,混合土的渗透系数高于淤泥质土和下蜀土的对应值,而淤泥质土的渗透系数又略大于下蜀土。最后对黏性土渗透性的温度效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水的动力黏滞性,黏粒的双电层厚度以及土的微结构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了黏性土渗透性的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929.
液闪法测量水中氚放射性活度的淬灭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时存在淬灭效应,而且几乎每个样品的淬灭程度都不同,并影响测量精度。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量水中氚的放射性活度,淬灭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进行淬灭校正,才能使不同淬灭程度的样品的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淬灭校正的方法有很多,外标准校正法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文章采用氚外标准校正法进行实验,得出淬灭校正曲线即探测效率E与淬灭参数SQP(E)的关系式为E=0.001 3SQP(E)-0.707 6,经过样品验证,该曲线是可靠的。采用外标准校正法适合于大批样品的测量。  相似文献   
930.
月面环境与月壤特性研究的主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月面环境与月壤特性是月球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它们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加深,本文对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热环境以及月壤特性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初步分析了这三个方面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1)地形地貌对月球定量遥感的影响以及南极艾特肯(SPA)盆地等地貌单元的年代学划分和成因演化;(2)月面热辐射、月表物理温度和热流等月面热环境特征的进一步探测和全面分析,以及其对地球反照率变化的响应;(3)月壤形成演化过程及空间风化作用,月球极区氢富集机制和水冰探测,以及月球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