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32篇
地质学   1142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地震断错地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先岳 《内陆地震》1991,5(1):17-26
大地震产生的断错,能改变震前的地表形态,这种改造后新出现的地形景观称为地震断错地貌。地震断错地貌可分为地震断层崖、地震断错——挠曲崖、地震断错水系和地震断错台地四类。研究地震断错的相关堆积时,发现逆推断层崖也有崩积楔。提出的崩积楔发育模式与正断层崖的发育模式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4.
王鸣  张廉强 《地震学报》1994,16(1):124-128
1991年山西省大同-阳高M_s5.8地震的断层面王鸣,张廉强,王培德(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对1989年Ms6.1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机制,许多作者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为...  相似文献   
105.
106.
晚期海西运动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西晚期,塔里木板块总体为挤压背景。有资料表明,该时期存在两次性质差异较大的构造运动:早二叠世末期和晚二叠世末期构造运动。前期运动以火山活动、海防变迁为特征;后期以沉积构造格局改变、褶皱、断裂活动为特征,并叠置于前期构造之上。晚期海西运动最终定型的古隆起控制了油气聚集指向,形成的古生代坳陷和中新代坳陷控制着油源区展布,造成了众多的、具有捕获油气能力的圈闭类型。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而且对油气再分布及破坏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贺伟建 《矿床地质》1987,6(1):79-87
本文将铀矿床赋存的构造形态划分为层控、断控和体控三种模式。层控模式包括沉积成岩阶段形成的层状铀矿床、顺层发育的后生带状铀矿床和与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床;断控模式包括各种产于断裂带(层间断层除外)的铀矿床;体控模式的铀矿床则分为与侵入体构造和火山机构有关的两种情况。所有模式均具有三个特性,即模式保存的完整性,模式发展的阶段性和模式形成的复合性。铀矿床的构造模式特征对矿床评价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白恶统红层强烈风化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基础处理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可能出现管桩长度难以控制“超长桩”现象,广州和平花园施工实践表明,局部管桩长度难以控制,主要与持力层度剧烈变化及有上硬下软或硬夹层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超长桩”现象为一般管桩通过硬夹层折射;断桩在某软弱部位堆积造成。  相似文献   
109.
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技术和自行开发的报警软件,解决了牡丹江地震台连续波形数据断记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解决方案和报警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