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73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胶州湾水交换及湾口潮余流特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建立的胶州湾及临近海域潮汐潮流数值模型,结合胶州湾口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测流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口的潮(余)流特征,并在潮流模型的基础上耦合建立了水质模块,模拟了胶州湾的水交换过程。考虑M2,S2,K1,O1,M4和MS4六个主要分潮,胶州湾口潮流场的模拟与ADCP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外湾口水道上的潮流非常强,大潮期间观测到201 cm/s的峰值流速。团岛岬角的两侧分别存在一个流向相反的余流涡旋,两涡旋在团岛附近辐合,形成了57 cm/s的离岸强余流。整个胶州湾平均水体存留时间为71 d,平均半交换时间为25 d。胶州湾水体交换能力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差异:湾口海域最强,向湾顶逐渐减弱。湾内存在两个弱交换区,分别位于湾的西-西南部和东北端,水体存留时间多超过80 d,湾西局部水域最长达120 d,而半交换时间也大多超过40 d。潮流场的结构、强度,以及与湾口距离的远近是造成湾内水交换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2.
北部湾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正交曲线坐标的ECOMSED三维水动力模式,对北部湾的潮汐潮流进行数值模拟。选用不同的海底摩擦系数、海底粗糙度系数以及水平湍流摩擦系数进行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海底摩擦系数取2×10-3~3×10-3,海底粗糙度系数取1×10-3~2×10-3m,而水平湍流摩擦系数取1×102~5×103m2/s时,模拟所得潮汐、潮流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并由此对北部湾的潮汐、潮流和潮余流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还给出了垂直湍流黏滞系数呈抛物型的分布特征。对该海域的水动力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该海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