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4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医学认为,失眠与少阳枢机不利、肝失疏泄或肝不藏血、卫气输布失常有关,而少阳相火不足、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肺失宣降亦致阳痿。本文拟从分经论治角度探讨阳痿合并失眠,从胆论治以温胆汤加减,从肝论治以逍遥散加减,从肺论治以补肺汤加减,以期拓宽中医男科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2.
73.
74.
基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虚劳病相关条文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强相关性,从虚劳失精、虚劳腹痛、虚劳腰痛、虚劳不眠、虚劳兼风、虚劳干血六个方面探讨CF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同时,以仲景提倡的针药结合治疗思想为切入点,为CFS各证型患者引荐对证方剂及针灸适宜技术,旨在为CFS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提高CFS临床诊疗效果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75.
黄淮海地区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明洋  刘彦随  蒋宁 《地理学报》2019,74(8):1576-1589
乡村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乡村衰败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因此,乡村振兴需破解乡村病问题。现有乡村研究主要关注乡村单一系统、乡村转型或乡村特定问题的研究,对乡村系统自身、乡村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及其驱动乡村发展逻辑的研究则显匮乏。基于黄淮海地区县域数据,选取乡村人—地—业3个子系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刻画了乡村内部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对人—地—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① 黄淮海地区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在空间格局上形成了4条明显的高值轴带,且乡村系统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② 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高,但大部分处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③ 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同关系可分为低协调水平—土地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和高协调水平—人业发展引领型3种类型,其中产业在黄淮海地区乡村协调发展中至关重要。④ 乡村人—地—业的协调发展可有效激活“四力”,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为理解乡村系统自身、破解乡村问题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6.
糖尿病心脏病作为糖尿病独立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中危害生命最严重的一种。大多数医家多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阴阳不足、痰凝血瘀以及肝肾阴虚等密切相关。岳仁宋教授提出糖尿病心脏病主要病机可高度概括为“阳微阴弦”四字,强调阳气不足乃该病发病之根本,并设立了扶阳与益阴并举、通阳与活络兼调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77.
我国是世界上豆类栽培、食用及治疗疾病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方书之祖”,所载之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妙,其中对于豆类药物运用灵活,并通过对豆类药物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发现这些豆类药物可以将种子直接入药,或发芽后入药,或经加工发酵后为淡豆豉入药,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穴位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予奇正消痛贴膏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评定症状、体征积分,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与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络病”理论的指导,2组的近期疗效相当,但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穴位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疗效更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