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包括底栖细菌、底栖微藻及底栖原生动物等单细胞原核和真核生物,是底栖微食物网中能量传递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中有关底栖生物的研究仅涉及利用网筛分选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缺少微型底栖生物调查的方法与规程,严重制约了对海洋整体食物网能...  相似文献   
82.
江西省食物供给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是我国的粮食大省,对未来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江西省1980-2005年的各类食物产量变化趋势,并结合食物营养转化式和不同生活水平的食物营养需求标准,对江西省食物营养供给总量和供需平衡进行时空格局分析,得出:①稻谷产量约占江西粮食总产量的95%,并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而油料、大豆、薯类和甘蔗产量199...  相似文献   
83.
This study deals with contribution of artificial food pellet and natural food to Chinese prawn (Penaeus orientalis) growth in a semiintensive culture pond. The prawn carbon consumption, budget, and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on the budge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6.2% of P. orientalis growth carbon came from formulated feed at the initial culture stage (when the prawns were 0.06±0.01 g in wet weight), and was 62.5% when the prawns were 9.56±1.04 g. 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growth carbon was derived from organic fertilizer and natural food. The highest growth rate occurred at 20×10-3 salinity. Suitable salinity for culturing Chinese prawn was (20-28)×10-3.  相似文献   
84.
池养条件下军曹鱼仔鱼的消化道内容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镜解剖观察的方法对池塘培育的1-20日龄军曹鱼仔鱼消化道内容物的种类、数量和大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军曹鱼仔鱼于2日龄开口,主要摄食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及枝角类;在2~20日龄阶段,桡足类在军曹鱼仔鱼食谱中占据主要成分;从13日龄开始摄食虾、蟹类幼体等大型浮游动物,两个阶段的食物选择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5.
海南清澜港不同栖息位置红树林软体动物的食物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南清澜港4种不同栖息位置的红树林软体动物的食物来源进行研究,分别为栖息于红树植物枝干和树叶上的粗糙滨螺(Littorina scabra)、栖息于沉积物表面的红树拟蟹守螺(Cerithidea rhizophorarum)和小翼拟蟹守螺(Cerithidea microptera),以及栖息于沉积物底内的红树蚬(Geloina coaxans)。根据红树植物树皮、叶片、大型藻类、海草、水体颗粒有机物、土壤表层沉积物和软体动物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利用IsoSource统计软件,结合δ13C、δ15N位置图,研究其食物来源。结果显示,实验所选取的6种食物源都不是粗糙滨螺的主要食物;红树拟蟹守螺和小翼拟蟹守螺的主要食物都为大型藻类,食物贡献率分别为44%~80%和80%;红树蚬主要取食沉积物表层凋落的红树植物碎屑,树皮和叶片的食物贡献率都为26%~50%。红树林软体动物能够根据栖息生境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摄食行为与红树林区生境的多样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86.
保护性耕作是攻克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研究立足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系统梳理总结了农田黑土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特征。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增加各生物类群(微生物、线虫、跳虫、螨类及蚯蚓)的物种丰富度(1%~8%)、数量(25%~57%)和生物量(30%~50%),提高食物网网状结构的复杂性及各营养级间的连通性(14%~32%),促进土壤生物在固土蓄水、土壤碳固存、氮素高效利用以及稳定作物产量四方面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发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可有效利用土壤生物的功能潜力,实现东北黑土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7.
黄海鱼类食物网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韦晟  姜卫民 《海洋与湖沼》1992,23(2):182-192
于1985年3月—1986年10月和1988年5月间,对黄海海域40科69属80种鱼的食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黄海鱼类饵料分为4个生态类型;2.黄海鱼类摄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黄海鱼类基本属于第二—第四营养级;4.日本鳀、脊尾褐虾、太平洋磷虾等优势饵料生物在黄海鱼类食物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黄海多数鱼类间的食物竞争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88.
关于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其中,耕地资源既是稀缺不可再生资源,又是土地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她提供了人类生命活动80%以上的热量和75%以上的蛋白质以及88%的食物来源。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89.
人类活动通过增加工业氮(不包括肥料氮)输入、活性氮多样性及活性氮库容量,正强烈地改变着全球氮循环.然而,目前还缺乏对工业氮通量、去向及其环境效应的理解.本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氮通量近30年来增加了13.4倍,2008年达到3.7TgN(1Tg=1012g),已超过全国食物氮通量的50%.社会经济发展(人均GDP、城市化以及家庭规模大小)显著驱动了工业氮通量的变化,致使中国高工业氮通量区域主要出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工业氮生产过程中的氮流失率仅为5%,远低于农田(约为50%)和养殖(80%).但是,工业氮流失属点源污染,高浓度的点释放给局部环境带来较大危害.中国工业氮组成中,生命周期一年以上的结构性氮产品(如合成纤维和塑料)占全部工业氮产品的比例从1980年的20%增加到2008年的70%左右.2008年新增2.6TgN结构性氮产品,这些结构性氮积累在人类居住区,可能是人为源氮输入(主要为Haber-Bosch固氮)未知氮汇的解释之一.虽然结构性氮滞缓了活性氮的释放,但是其积累过程带来的滞留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长期的影响.此外,工业氮循环为现代全球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增添了新的特征,如增加了活性氮的种类,降低了活性氮的周转率等,未来需要将工业氮整合到地球系统的动态模拟中.工业氮循环的通量及其环境效应的整合分析将为决策者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
鄱阳湖沙湖越冬白鹤的数量分布及其与食物和水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食物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的资源状况和水深对白鹤活动的影响,于1999~2010年期间,对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湖越冬的白鹤数量分布及其与食物刺苦草块茎和水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沙湖设置固定植物样线,每隔50~l00m记录刺苦草及其块茎的数量和生物量,在视野能覆盖整个沙湖的制高点,定点观测白鹤的数量、分布和白鹤所处的水深.在这12a越冬期间,沙湖白鹤的多年总平均数量为46只,其中2002年、2006年和2009年冬季超过90只.11月至翌年1月是白鹤在沙湖比较稳定的时期,超过50只,其中12月是白鹤数量最多的月份,达到120只.白鹤在沙湖的中部偏南地带活动,北部和南端的数量很少.从栖息的植被带来看,白鹤几乎全部在以苦草(Vallisneria spp.)和眼子菜(Potamogeton spp.)为优势沉水植物的区域活动.沙湖刺苦草块茎的平均干重为5.92 g/m2,2005年、2006年和2008年的干重接近或者超过12 g/m2,2010年最少,仅为0.10 g/m2.在1999~2010年期间,沙湖白鹤数量与刺苦草块茎干重不相关,隆冬12月至翌年1月的白鹤平均数量与刺苦草块茎干重的相关系数为r=0.231.在沙湖,有58.15%的白鹤在水深为5~27 cm的环境中活动;其次,有30.63%的白鹤是在水深为40~45 cm的环境中活动.而没有白鹤在旱地和水深及至腹部(46~50 cm)的环境中活动.2010年鄱阳湖特大洪水对白鹤的影响比较大,发现有白鹤到草地上觅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