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应用储层饱和度仪(RST)在水平或大斜度的生产井中进行测量,可以取得连续的油、气、水持率测量值。笔者探讨了RST测井求持油率的方法,在RST双探测器测井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井筒持油率。在反演过程中,采用了随机数分析方法获取仪器的灵敏度系数,获得的灵敏度系数较为精确。结合其他测井资料,将所求的系数用于反演模型求取井筒持油率的计算中,通过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对比及其相关系数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2.
储层中裂缝的发育影响着油气运移和储存,因此识别裂缝以及得到裂缝性储层的表征参数与物理性质对于预测天然气的产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低频段(100 Hz~1 MHz)内均质岩样和不同裂缝参数的裂缝性岩样的复电阻率频散特性.利用有限元模拟计算简易岩样模型的复电阻率,研究了完全饱和水状态下均质岩样与裂缝岩样复电阻率频散特性的区别.并重点研究了100 Hz、1 kHz和10 kHz下均质岩样以及不同裂缝宽度、密度、倾角岩样含水饱和度SW与电阻增大率TR、含水饱和度SW与介电常数变化率Iε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完全饱含水的情况下裂缝的出现,使得岩样的复电阻率实部降低,复电阻率虚部的幅值减小;不同频率(100 Hz、1 kHz和10 kHz)下IR-SW曲线发生分离.裂缝密度和裂缝倾角的增加,导致岩样的复电阻率实部降低,复电阻率虚部的幅值减小;并使得不同频率下的IR-SW和Iε-SW分离程度变大.讨论了阿尔奇公式中饱和度指数n与系数b以及仿阿尔奇公式中介电饱和度指数n '与系数b与裂缝参数的关系,说明在高含水饱和度时,导电与介电的幂指数规律基本一致.通过对裂缝性岩石上述参数的研究,为多频复电阻率测井仪的研发提供理论与实验支撑,进而提高裂缝性储层含气性识别以及定量评价含气饱和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03.
饱和多相流体岩石电性的格子气模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计算机建立具有不同骨架颗粒形状和不同孔隙度的孔隙介质模型,采用格子气自动机方法模拟孔隙介质在油水饱和度不同的情况下电的传输特性,揭示了流体饱和度与介质电阻率之间呈现非阿尔奇现象的本质原因. 本文发现饱和度指数是饱和度和孔隙度的函数,反映了孔隙介质导电路径的复杂程度随饱和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而不是传统地认为饱和度指数是流体分布状态的反映. 并得到新的饱和度计算公式. 以某油田为例,将计算的饱和度结果与实际岩芯实验的结果作对比,说明新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4.
在改造的高压低温三轴仪中采用过量气法制备了气饱和状态的含CO2水合物砂样,并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以水合物饱和度为指标对过量气制样法的可重复性进行分析后发现,受孔隙阻隔效应的影响,虽然利用高的初始水饱和度的砂样可以制成高的水合物饱和度的含水合物砂,但是制样的可重复性低;试验表明,采用过量气法制取水合物饱和度低于40%的含水合物试样的可重复性较好。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含水合物砂的剪切和变形特性与水合物饱和度和净围压密切相关:随净围压的增大,试样的强度、刚度、塑性和压缩性都增大,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试样的强度和刚度增加,塑性和压缩性降低;黏聚力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摩擦角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05.
老区油田目前处于开发的中后期,高台子油层含水饱和度大幅度增加,纵向分层情况认识不清,区域剩余油藏分布规律不明,增大了挖潜难度和节能减排压力。为进一步认清高台子油层剩余油藏的分布情况,指导生产作业,明确潜力方向,在研究区域应用PNN(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识别储层剩余油藏的纵向分布情况。将10口井的监测结果与生产资料对比,措施符合率为80%。研究表明PNN测井技术能够较好地在纵向分层上识别储层的剩余油藏分布状况,在指导单井在高含水层补孔堵水方面,整体应用效果较好,产油量增加。该方法的结合应用提高了老区油田高台子油层评价剩余油饱和度的准确性,为制定和调整后续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进一步指导油藏高效开发和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6.
湖泊体系中长链烯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链烯酮不饱和度(U37k?)作为定量反映古温度变化的重要替代指标, 已在海洋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湖泊中长链烯酮不饱和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母源研究则很少。课题组研究了中国不同气候带、不同水化学环境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长链烯酮, 发现多数湖泊中存在2~4个不饱和键的长链烯酮, 首次报道硫酸盐型湖泊中存在长链烯酮, 总结了湖泊中长链烯酮的分布模式, 探讨了分布模式与环境、母源的关系。研究了湖泊长链烯酮不饱和度与温度的关系, 发现湖泊长链烯酮不饱和度与年均气温和春秋季节温度高度相关, 建立了中国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长链烯酮不饱和度与温度的经验函数关系, 结合文献中发表的数据, 建立了从热带的北缘湖光岩玛珥湖到北极的格陵兰的湖泊沉积物中长链烯酮不饱和度与温度的经验函数关系: U37k? = 0.031? T + 0.094 (n=76, r2 = 0.67)。首次发现并成功分离出湖泊中长链烯酮母源等鞭金藻Chrysotila lamellosa, 通过单藻种控温培养, 建立长链烯酮不饱和度与水温关系方程, 实验室培养公式与经验公式斜率一致, 验证了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温标, 表明长链烯酮是可靠的陆地温标。  相似文献   
307.
饱和度气层广泛存在于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测井响应特征的模糊性和多样性使其识别比较困难.结合沉积环境、构造特征、成岩和压实作用,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低饱和度气层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宏观方面,造成该区气层饱和度低的主控因素为气藏圈闭构造幅度低,其次为弱水动力沉积条件和成藏时间晚;由于纵向上沉积环境、成岩和压实作用的差异性,其形成低饱和度气层的微观机理不尽相同,但粘土矿物含量、泥质含量和地层水矿化度的"三高",碳酸盐和黄铁矿的广泛分布为其共同特征.造成浅层气层饱和度低的主控因素为泥质盖层封盖能力的微弱性,而深层气层饱和度低的主控因素则为高束缚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308.
应用可变T2截止值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准确的束缚水饱和度数据,以T2截止值模型为基础,分别用基于经验固定T2截止值、经验可变T2截止值及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3种方法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利用常规岩心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其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计算核磁束缚水饱和度精度最高,与常规岩心分析束缚水饱和度平均相对误差为9.5%,而且此方法可确定Coates模型中的地区经验系数C、m、n,提高了核磁渗透率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09.
李生杰 《新疆地质》2006,24(3):292-296
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特别是使用地震资料进行流体识别和预测,了解研究区地层孔隙流体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十分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油、气、水及其混合体的速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并对影响油、气及水的速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性质孔隙流体受地层温度与压力的影响较大.其中,流体性质对纵波速度影响较大,而对横波速度影响较小;气-水混合体速度最低,油-水混合体速度最高,油-气或油-气-水混合体速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混合流体含有气体时,含气饱和度对混合流体弹性性质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10.
原位测量地下水性质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钻井对地下水进行水地球化学采样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水地球化学介质的主要物理、化学特征——Pis,Tis,Gis(气体饱和度和气体成分)、pHis,Ehis,Sis(水溶盐总含量程度和性质),直接在含水层中的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