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71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41.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   总被引:109,自引:4,他引:109  
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发生三次上升和两次夷平,因而分别形成高低两级夷平面。较低夷平面形成于新第三纪,结束于3.6MaB.P.,其上常有红色风化壳保存,表明形成于气候温暖的低地环境,海拔不超过1000m。从3.6MaB.P.开始相继发生三次构造运动,分别命名为青藏运动、昆仑-黄河以及共和运动。青藏运动B幕黄土开始堆积,高原达到2000m,冬季风稳定出现,昆仑-黄河运动使高原多  相似文献   
542.
西沙珊瑚礁中青藏高原隆升的锶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海珊瑚礁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古季风、南海板块的构造运动,火山喷发作用等方面的信息,是独特的古环境记录类型。本文着重探讨了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与西沙珊瑚礁海水锶同位素演化的关系,并建议大洋钻探计划在西沙珊瑚礁上钻探,系统识别和提取珊瑚礁中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  相似文献   
543.
本文分析1985,1986,1987三年的部分时间的赤道西太平洋考察资料,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影响下气象特征变化明显;气象特征较邻近热带和赤道海域典型;温度的水平分布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气象要素平均日变化和随季节变化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544.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裙带菜配子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升气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裙带菜配子体无性系。比生长速率最高为0.262d^-1,在快速生长期,日平均增重达到30%。通过在线测定DO和pH值变化实时了解配子体光合、呼吸作用的情况,通过测定碱度分析 子体对无机碳的利用情况,表明HCO3一直处于较高浓度,为配子体所利用的主要碳源。测定培养液的盐度、NO3^-和PO4^3-的浓度,其中NO3^-的利用量与配子体的生长相对应,而盐度变化可反映配子体对营养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5.
陈少平  孙士型  居志刚 《气象》2006,32(5):52-56
利用宜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01年7月2日发生在三峡坝区瞬间极大风速达28.8m·s-1的强对流风暴。结果发现:在环境风场为偏南气流的引导下,神农架南坡有一条中尺度辐合线,对流云在该辐合线附近生成和发展,然后沿神农架东缘东北移动并影响三峡坝区,表明神农架南坡的山前涌升效应对该强风暴有一定的触发和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546.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10):58-66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形成的研究,对于理解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本通过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我国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及青藏高原动力、热力作用与现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干旱区边界内获得的净水汽通量均明显比现在偏多;我国干旱区700hPa涡度比现在大;夏季高原地区的上升运动比现在弱,干旱区下沉运动偏弱,这些都更有利于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547.
根据对东昆仑地区东段哈拉郭勒—哈图一带不同高度基岩的系列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和中酸性侵入岩角闪石压力计分析揭示了东昆仑东段中生代的岩石隆升剥露冷却历史.巴隆哈图一带中酸性侵入岩角闪石压力计分析结果反映晚海西—印支期以来的总体剥露幅度约8~9km,早二叠世至晚三叠世初剥蚀作用极为缓慢,大约为20~40m/Ma.不同高程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揭示了东昆仑地区东段在中晚侏罗世处于缓慢的岩石隆升剥露阶段,其中中侏罗世相对较快,抬升速率77~88m/Ma,晚侏罗世相对较慢,抬升速率小于37m/Ma,且呈减慢趋势,这种减慢趋势反映了早中侏罗世之交强构造抬升期后的逐渐衰退.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反映了中侏罗世以来的剥蚀速率一般不超过55m/Ma,岩石的剥蚀速率与岩石的抬升速率基本为同一量级,中侏罗世—白垩纪剥蚀作用与岩石抬升作用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48.
阿拉克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北占老基底单元、东昆中早占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马尔争一布青山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5个次级构造单元,重新厘定了东昆仑不同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时代,恢复了,古海盆的演化历史:通过成分分析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确定了测区巴颜喀拉山群物源来自北部,基底性质可与马尔争-布青山带相对比,恢复了巴颜喀拉山群经历的构造热历史。运用构造年代学分析方法限定了测区经历的几次重大地质历史转折事件。确定了测区浆混花岗岩的存在。通过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分析,揭示了测区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水系变迁过程和占环境古气候演变过程。新发现一中型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549.
2003年2月24日发生在新疆巴楚的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靠近南天山西段山区的边缘部分。简单来说,这次地震仍然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结果,尽管板块碰撞的边界线还在远离震区的南面近千公里处。在过去的十年中,这次地震所在的伽师地区已经发生过一系列导致伤亡的地震,包括1996年3月19日的6.7级、1997年1月21日到4月16日发生的7个6级地震、1998年3月19日6.0级、8月2日6.1级和8月27日6.4级地震,共造成4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人民币。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以每年45mm的速率持续向北运动,造成了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的雄伟山峰,并导致了整个育藏高原的隆升,地壳应力通过刚性和不变形的塔里木盆地向北传递,形成了天山山系并引发了类似这次地震的许多地震。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次地震发生在那条断裂上,但是在这一带确有许多类似的断裂存在。  相似文献   
550.
裂变径迹法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变径迹法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方法,以测年范围广, 样品用量少,方法简便等优点,在地质学和考古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近些年,随着径迹退火特性和径迹长度研究的深入,裂变径迹方法在造山带热历史分析和构造隆升过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为构造隆升研究提供年代控制,而且还能获得隆升幅度、隆升速率及隆升方式以及低温热历史等比较全面的山体隆升史资料, 成为研究构造隆升十分简捷、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简述了裂变径迹方法研究构造隆升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了研究构造隆升的3种方法:年龄-高程法、矿物对法和径迹长度分析法,并对青藏高原构造隆升研究进展作了简要回顾,综合分析已有的青藏高原裂变径迹年代数据,发现在中新世晚期(约10~8 Ma)之前隆升速率较慢,之后隆升速率加快,尤其是上新世晚期(4~3 Ma)以来隆升速率迅速加快.这与地层学、沉积学等其他传统方法得出来的结论基本一致.并探讨了将来青藏高原裂变径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