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2篇
  免费   823篇
  国内免费   1390篇
测绘学   1173篇
大气科学   393篇
地球物理   427篇
地质学   3459篇
海洋学   570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314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5年   3篇
  193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兖州矿区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决定其在煤的加工利用过程中释放的难易程度和毒性,弄清其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对准确评价元素的工艺性能、环境影响、作为副产品的可能性以及在地质意义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了微量元素在煤中的有机亲合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了微量元素与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三态硫、灰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浮沉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通过研究向知,Ge、Ga、U、V、Cu、Th、Pb和Zn主要以无机态存在于煤中,F和Cl可能以有机态存在为主,As无机态和有机态存在的机率相似。  相似文献   
92.
八面河地区原油、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对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31个分别形成于还原性咸化水体和淡水环境的页岩和泥岩样、20个油样中甾类化合物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原油中的甾类化合物异常丰富,主要包括C27-29规则甾烷、C28-304-甲基甾烷、甲藻甾烷以及芳香甾类;不同层段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各具特色,发育于牛庄洼陷南斜坡咸化水体的富藻类沙四段页岩富含4-甲基甾烷及甲藻甾烷,形成于淡水环境的沙三段泥岩中甲藻甾烷不太发育。烃源岩、原油中规则甾烷的分布型式明显有别于甲基甾烷,指示两类化合物可能来源于不同的藻类属种。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受控于古环境、生物先质种类及热成熟度等多种因素。不同层段甾类化合物的特征性分布使其成为该区油源岩确认的关键指标。结果还表明,甲基甾烷在油源岩识别中比规则甾烷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依据甾类化合物,可判断埋深超过2700m的Es4烃源岩与原油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发育于牛洼洼陷南斜坡的未熟-低熟特殊烃源岩-富藻类页岩与原油没有可比性,该结论是对近期油源调查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93.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层状矿体和穿层矿体受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层位和层间断裂控制。接触带矿体受接触带控制 ,具矽卡岩型矿体典型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硫金矿床  相似文献   
9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C2b)、太原组(P1t)、山西组(P1s)和下石盒子组(P1xs)划分为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6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序列;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的地层格架;并讨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河北矾山燕山期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矾山地区燕山期侵入岩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侵入岩主要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构成,以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岩石为主;SiO2=53.58%-60.57%,Al2O3=16.16%-17.23%,Na2O K2O=5.76%-8.96%,K2O=2.25%-4.55%,Na2O/K2O=1.14-1.56;ACNK=0.72-0.86,NKA=0.47-0.77;Eu^*/Eu=0.80-0.95,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和Nb、Ta、Hf、Ti亏损,相对低Zr、Rb和Rb/Sr,但高Sr和Sr/Y,具有埃达史质岩石质岩石的部分特征。晚期(白垩纪)侵入岩由碱长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二长岩、碱工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构成,以钾玄岩系列岩石为主;比早期岩石富SiO2,低Al2O3、富Na2O K2O和K2O,但低Na2O/K2O;ACNK=0.82-1.07,NKA=0.77-0.92;Eu^*/Eu=0.65-1.00,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和Nb、Ta、Hf、Ti亏损,相对高Zr、Rb和Rb/Sr,但低Sr和Sr/Y。矾山地区早期侵入岩的形成可能与伊泽奈崎(Izanaqi)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所导致的挤压增厚有关;晚期侵入岩可能形成于拉张环境中。  相似文献   
96.
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高岭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在高岭土的存在下,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微晶纤维素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接枝纤维素/高岭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素与单体的配比、高岭土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结果表明,高岭土在接枝聚合物中能较好分散,复合材料吸水率达1166,对生理盐水溶液的吸水率达86。  相似文献   
97.
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机理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描述了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的新机制。在岩浆及热液中,铜及铜合金可呈氢化物、羧基配合物及纳米粒子活性、迁移、富集形成自然铜矿床,或经以后的地质事件,长期、多次迁移富集,叠加形成富而大的自然铜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铜的硫化矿物被氧化分解,可形成亚铜的硫代硫酸盐及氯配合物,部分可形成铜的硫酸盐配合物迁移,由于硫代硫酸盐被氧化,亚铜岐化可形成高纯度的自然铜,但它易氧化形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等,因此很难形成自然铜矿床。  相似文献   
98.
酸沉降对土壤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组分的化学行为进而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就该领域的目前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考察了酸化条件下土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硅的释放淋失及硅对铝毒的缓解作用;论述了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中微量金属及稀土离子沉淀-溶解,吸附-解吸,络合-解离,氧化-还原平衡进而影响共存在形态和化学行为;同时关注了酸沉降对C,N,S,P循环转化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城市震害高危害小区的研究和GIS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帅向华  成小平  袁一凡 《地震》2002,22(3):113-119
论述了在城市地震灾害中如何考虑诸方面因素来评价城市的灾害轻重分布情况。中建立坑危害小区分析模型,设想将城市划分等面积网格,给每个单元网格赋予灾害指数,以确定城市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求灾指挥提供决策信息。同时,将高危害小区的模型研究结果转化为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的GIS模型。该研究结果已应用于泰安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项目中。  相似文献   
100.
利用1990-1998年本站天气资料,对影响焦作市的高温天气系统进行分析,以期把握高温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从而提高其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