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对肝癌自发破裂伴腹腔内出血型(血腹)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祛:回顾性分析10例肝癌发生破裂平扫十增强CT表现;分析肝癌破裂的增强CT特征。结果:所有的破裂的肿瘤均位于肝脏的周边带,6例显示了突出于肝边界外的实质。中心坏死7例,肝表面不连续5例。3例‘未发现破裂’的肝癌在增强时发现造影剂外溢至肝边界之外。2例只显示为肿块中出血但手术中发现己发生了破裂。1例整个肝脏破裂,分离的碎块漂浮于大量的腹水中。增强扫描后5例显示了周边带状强化及不连续低密度病灶。结论:增强CT使病灶显示更为清楚,能提高肝癌自发破裂诊断精确度,对临床怀疑肝癌自发破裂造成血性腹水者,增强CT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2.
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壶腹癌,B超诊断准确率71.4%,CT诊断准确率85.7%,两者结合准确率达92.9%,对于大多数中,晚期壶腹癌,B超与CT表现大致相同,但CT对显示较小,较早期的病变所致阻塞性黄疸其阻塞部位,阻塞程度及阻塞性质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β1(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β1,TRβ1)、β-链蛋白(β-catenin)及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 A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TP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nodular goiter with papillary hyperplasia,NGWPH)及116例TPC组织中TRβ1、β-catenin及Cyclin A2的表达,同时检测肿瘤淋巴管密度(lymphtic vessel density,LVD),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NGWPH组织比较,TPC组织中TRβ1的表达阳性率降低,β-catenin在细胞膜表达显著减弱,而胞质表达明显增强,Cyclin A2的表达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Rβ1与β-catenin和Cyclin A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56和-0.525,均P<0.01),β-catenin和Cyclin A2呈正相关(r=0.384,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Rβ1低表达、β-catenin胞质异常表达及Cyclin A2过表达与TPC包膜外侵、LVD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类型、肿瘤直径、是否为多病灶无相关性(P>0.05)。结论 TRβ1通过使β-catenin在细胞内大量蓄积,继而诱导下游靶基因Cyclin A2表达途径参与TPC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74.
肝癌的CT影像特征分析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115例肝癌的CT形像特征,发现肝癌病灶如小于5cm,因其分化程度较好,CT图像上多呈现圆形结节影,密度均匀,低或稍低;多数病灶(75%)边缘光整,部分病灶(28%)有包膜显示,但随着病灶的增大,病变可突破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增强后小肝癌和非小肝癌都可使病灶边缘显示清晰。且病灶较平扫有缩小;肝癌在CT片上还可以发现的有门脉癌栓和/或肝门、胰周、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征象。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的CT诊断及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I例,研究其CT表现.结果:前列腺癌I-I期3例,II期以上8例.结论:CT对II期以外的前列腺癌能做出正确诊断,对I期以内的则需密切结合临床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6.
对56例鼻腔鼻窦病患者进行CT扫描,结果提示,CT能清晰准确的显示鼻腔鼻窦病变的形态范围,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向周围器官侵犯情况,对良性、恶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可区别急幔性炎症与新生物或骨瘤。但同时表明,CT值对软组织密度的组织学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病理证实的9例瘢痕癌进行了CT 分析,其中5例(55.6%)。发生于结核好发部位,6例病灶形态不规则(66.7%),5例瘤体内可见钙化(55.6%)。作者认为瘤内钙化不是良性肿瘤的可靠指征,并指出小间隔薄层扫描的应用对发现病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8.
儿童鼻窦低剂量CT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儿童鼻窦CT成像最佳低管电流,减少X线辐射剂量。材料与方法:80例进行鼻窦成像的儿童随机分为4组,成像管电压为120kV,标准组管电流350mA,低剂量组管电流分别为235mA、175mA和125mA。将各低剂量组所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计算DLP和ED平均值及各组ED减少的百分比。结果: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各低剂量组鼻窦结构清晰,图像质量与标准剂量组无明显差别,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各低剂量组ED比标准组分别降低了23.9%、42.7%和60.2%。结论:应用125mA低管电流,可获得临床诊断需要的儿童鼻窦图像,且ED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食管胃结合部癌病理型别的能谱CT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为腺癌,52例为鳞癌。高分化27例,中分化45例,低分化44例。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比较腺癌和鳞癌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肿块内统一ROI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Eff-Z)、水浓度(WC)、能谱曲线斜率(λHU),并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肿块内IC、Eff-Z、WC、λHU。分析能谱CT对食管胃结合部癌病理型别和分化程度的鉴别诊断效能。对腺癌和鳞癌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能谱CT的IC、Eff-Z、WC、λHU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W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IC、Eff-Z、λHU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IC、Eff-Z、λHU均高于鳞癌患者。静脉期IC、Eff-Z、λHU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静脉期Eff-Z诊断效能最佳,AUC为0.97,以8.72为阈值时,鉴别敏感度为88.90%,特异度为94.70%。结论: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对食管胃结合部癌病理类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止痛消瘤方外敷阿是穴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设计,将9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为寒证组(48 例)和热证组(45 例)。2组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基础上均使用止痛消瘤方外敷阿是穴止痛,疗程为7 d。比较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阿片类药物首日及全程总剂量、爆发痛次数、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并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结果:疼痛缓解显效率寒证组为87.50%(42/48),热证组为77.78%(3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RS评分、KP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寒证组首日阿片类剂量及全程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少于热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爆发痛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止痛消瘤方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不仅有较好的止痛效果,还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