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46篇
  免费   3664篇
  国内免费   5595篇
测绘学   869篇
大气科学   1094篇
地球物理   2538篇
地质学   15821篇
海洋学   1396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1259篇
自然地理   949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732篇
  2021年   722篇
  2020年   638篇
  2019年   800篇
  2018年   601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706篇
  2014年   1088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977篇
  2011年   1073篇
  2010年   882篇
  2009年   958篇
  2008年   915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704篇
  2001年   720篇
  2000年   570篇
  1999年   644篇
  1998年   644篇
  1997年   565篇
  1996年   558篇
  1995年   504篇
  1994年   470篇
  1993年   430篇
  1992年   405篇
  1991年   354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54年   9篇
  1948年   10篇
  1947年   6篇
  194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东海陆架盆地与松辽盆地的类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在我国的含油气盆地中勘探程度较高,已探明了几十亿吨的地质储量,对控制盆地油气形成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条件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和细致,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却有很大油气远景的盆地,这两个盆地都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大型复合沉积盆地,在地质构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试图通过东海陆架盆地与松辽盆地的对比在研究它们各自特征的基础上,寻找这两个大型沉积盆地的共同点和相似性,以便借鉴松辽盆  相似文献   
142.
首次对浙北潮下带(0~-5m)水域生物学调查表明:共鉴定底栖生物222种,隶属103科170属;该区生物数量较高(生物量为80.88g/m2,栖息密度为655个/m2),以软体动物为主要类群;群落结构可划分为五个类型。底栖生物的分布与水域盐度、温度、底质性质、海湾屏蔽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3.
最近在地中海东部海底发现了大量的泥火山。地质学家将顶部带有漏斗状火山口的并具有通向深部的管孔 ,并且可涌出混有泥质粘土质沉积物的水、气的大型圆锥形山丘称之为泥火山 ,有时伴有类同于一般火山的强烈的喷发。泥火山的产生是由于细粒岩石 (通常是富含死火山角砾岩和水的粘土 )受到强烈的挤压 ,粘土中还混有气态的硫化氢。这样的混合物形成半液态粥状物 ,以冒气泡的流质形态向上被压出。在多次重复的喷发过程中 ,海底形成了大量布满污泥、经常浸透了石油产物的地下圆丘和“烤饼”。我们发现 ,这种形成物经常可以在由俯冲作用产生的增生…  相似文献   
144.
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震大剖面显示,塔里木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的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3层“断-坳”结构:①震旦系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②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系的“坳”;③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5.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6.
147.
海河口演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海河口的历史变化过程,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海河口建闸后的淤只情况、目前的淤积形态及其主要原因,认为河口建闸30a来,在径流量逐渐减小的条件下,潮汐水流是塑造闸下淤积形态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8.
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触带。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因而影响和控制着上述地区构造的形成和发展。构成我国东部地区构造格架的北北东向隆起带和沉降带,是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结果。中、新生代以来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岩浆活动具水平分带性及水平迁移性;在时间上具多旋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9.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