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4篇
  免费   2992篇
  国内免费   2540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4700篇
地质学   8716篇
海洋学   106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926篇
自然地理   104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487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612篇
  2009年   780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784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710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487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396篇
  1998年   390篇
  1997年   340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962.
黄婉康  康振川 《矿物学报》1989,9(2):104-111
在两个斜方辉石样品中观察到G.P.区亚稳相。内蒙古暗色辉长岩古铜辉石成分是En_(77)Fs_(18·6)Wo_(4·4),其高分辨象显示了密集的单层G.P.区;玄武岩中变辉长岩包体古铜辉石成分是En_(72·2)Fs_(25·7)Wo_(2·1),具双层G.P.区。该包体与具多层G.P.区的月岩橄长岩相似,后期冷却极快。在地体火成岩体结晶和冷却过程中易出现单层G.P.区,而岩体的大小,冷却的快慢可能影响G.P.区的密度。对N-14样品不同放大倍数的高分辨象G.P.区线密度和面密度的统计值同样具代表性。文中设想了G.P.区出溶的假二元系相图。  相似文献   
963.
本文报道了利用K-Ar法、TL法和FT法,分别测定断层泥中1Md伊利石(<1μ粒级组份)、石英(2-10μ粒级组份)和磷灰石单矿物的年龄结果;给出了沂沭断裂带三次强烈活动的年龄区间及强度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首先提出了利用这三种测年手段,测定断层泥中三种不同物质的年龄,进而研究断层活动(强度和时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64.
徐贵忠  郝杰 《地质科学》1988,(2):97-109
佛子岭群主要由一套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组成,分布在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北麓。其上部为一套变质的复理石建造,下部为变质的火山-沉积岩建造。佛子岭群的变质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佛子岭群的岩石组合特征表明,佛子岭群是发育在一断陷盆地中,该断陷盆地可能在晚元古代早期开始拉张,在晚元古代末期闭合。在此期间,郯-庐断裂带在华北断块和大别山古老断块之间的拉张与闭合过程中可能起着类似于转换断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5.
Before the 1944 Tonankai earthquake along the Nankai Trough, seismic activity increased in the shallow depths, and then the activity gradually migrated downwards. When it reached its limit (a depth of approximatelty 70 km), the main shock occurred. Several deep earthquakes, including one ofM5.3, occurred several months prior to the Tonankai earthquake. A similar downward migration pattern also can be recognized regarding the 1952 Tokachi-oki earthquake. In this case the deepest earthquakes reached about 400 km. This may be one of the intermediate-term precursory phenomena of great thrusttype earthquakes in subduction zones. Recent observations in the Tokai district along the Suruga Trough, where a large earthquake is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future, suggest a similar downward migration pattern in the land area.  相似文献   
966.
在实测地表大地热流、岩石放射性元素含量以及生热率的基础上,作者计算了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深部热流值(q_r)及地壳上部放射性元素富集层厚度(D),即分别为38.4mw/m~2和15.7km。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具有较高的深部热流值和较大的D值。笔者进一步阐明,较大的D值是攀西古裂谷地区地壳分异程度差在地热上的反映,而较高的q_r值表明本区来自地壳深处上地幔的热量比较大,这与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整个地质发展历史相一致。  相似文献   
967.
广西构造实为一弧形构造,它由四个并排的北东—北西向的轭状弧带所组成。每个弧带的前部,为坚硬的岩块所组成,所产生的断裂及岩浆活动对寻找与火成岩有关的矿产有一定意义。每个弧带的后部,产生盆地型沉积,有利于沉积矿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8.
王华 Courel  L 《地球科学》1993,18(2):129-138
  相似文献   
969.
伸展盆地转换带分析──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转换带可划分为5种类型:离散型转换带,汇聚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同向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带。其中当伸展增加时,高凸起转换带可能发展为低凸起转换带。转换带的形成是由于变形地壳物质组成的不均一笥或区域张应力场的不均一性,而使伸展断层呈侧列或雁列式发生。松辽地发育种类型转换带,而以同向型高凸起低凸起转换带最为发育,推测高凸起转换带是盆岭式裂谷系的典型转换带。转换带是油气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970.
逆冲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逆冲断层产出构造环境和规模的不同,其前缘可以有拆离型,褶皱型,前冲型,反冲型等多种样式;每种样式又可具不同特征。此外,逆冲前缘还常伴生一些重力构造,盆地构造和不同方向的反转构造。各种构造样式可以相互转化和过渡而共存于同一逆冲带,或发育于不同逆冲带中。它们是研究塑冲作用的动力状态,,扩展方式和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