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0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971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605篇
地质学   878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81.
Triggered earthquakes and deep well activi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arthquakes can be triggered by any significant perturbation of the hydrologic regime. In areas where potentially active faults are already close to failure, the increased pore pressure resulting from fluid injection, or, alternatively, the massive extraction of fluid or gas, can induce sufficient stress and/or strain changes that, with time, can lead to sudden catastrophic failure in a major earthquake. Injection-induced earthquakes typically result from the reduction in frictional strength along preexisting, nearby faults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formation fluid pressure. Earthquakes associated with production appear to respond to more complex mechanisms of subsidence, crustal unloading, and poroelastic changes in response to applied strains induced by the massive withdrawal of subsurface material. As each of these different types of triggered events can occur up to several years after well activities have begun (or even several years after all well activities have stoppe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actual triggering process may be a very complex combination of effects, particularly if both fluid extraction and injection have taken place locally. To date, more than thirty cases of earthquakes triggered by well activities can be documented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ased on these case histories, it is evident that, owing to preexisting stress conditions in the upper crust, certain areas tend to have higher probabilities of exhibiting such induced seismicity.  相似文献   
182.
西安市地裂缝CO2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西安地裂缝0.5m和2.0m深处CO_2异常特征,并对其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0.5m深处CO_2异常范围较大,与地裂缝造成的破坏范围基本一致,其CO_2主要来源于生物作用;2.0m深处CO_2异常范围窄,与主地裂缝的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CO_2主要来源于断裂活动造成的碳酸盐岩破裂释气。  相似文献   
183.
薛光 《岩矿测试》1995,(1):72-74
在10%HCI介质中,采用二苯硫脲(DPTU)-甲基异丁酮(MIBK)泡沫塑料富集,以金试剂液珠萃取比色法测定了化探样品中的Au和Ag。方法的检出限:Au0.5×10 ̄-9;As5×10 ̄-9(10g称样)。利用此方法制备了“野外快速分析箱”,可在野外简陋条件下进行现场测定。  相似文献   
184.
本文引进了震级——频度关系的b值谱的概念,给出了计算b值谱的矩方法,对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计算和分析了以半年为单位的不同时段M_L≥3.0地震的b值谱线。所得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发生6级左右以上大震前半年至一年半之内,b值谱的形态要出现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因而可在地震预报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5.
本文利用1951-1980年期间中国气温资料研究了1966-1976年间华北断块区地震幕活动与1960年2月-1977年1月气温异常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断块及其邻近地区1960年2月天气异常增温到1977年1月天气异常降温过程与地震幕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相关联;1967年5月、1973年1月、1975年9月和1976年2月的气温异常与该地震幕中1969年7月18日渤海7.4、1975年2月4日海城7.3和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三次地震密切相关。2.气温异常时问和异常范围之间以及它们与地震能量之间都有较高的可信度,表明气温异常与地震幕之间有成因上的联系。3.从1960年2月气温异常开始到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发生时的16.5年可按0.618~N划分为18个时段,4次7.0级以上地震和5次气温异常发生的时间恰好位于某几个时间段上。  相似文献   
186.
本文研究了1986年门源6.4级地震和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地,1980-1990年青海省东北部甘青交界地区浅层地温场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门源地震前,1989年出现以青海湖为中心的浅层地温增温区,其中从湟源-门源-带形成椭圆形地温高值区,1986年访温区地温下降;共和地震和前从1987年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浅层地温增高区。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集中在青海省湟源-共和-兴海-线。距震中区较远  相似文献   
187.
以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虎头崖矿区,应用成像光谱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矿化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成像光谱方法利用最小噪音分量(MNF)变换、像元纯度指数(PPI),n维可视化(n-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端元识别,并进行混合谐调匹配滤波(MTMF),最终得到矿区的矿物信息分布图。而主成分分析法则选择ASTER1、2、3、4波段提取铁染异常信息,1、3、4、5波段提取矽卡岩化蚀变异常信息,1、3、4、(5+6)/2波段提取蒙脱石、伊利石与绢云母等矿物的蚀变异常信息,1、3、4、8波段提取方解石、黑云母、绿泥石等矿物的蚀变异常信息。利用野外实地踏勘确定的矿床、矿(化)点,在ArcGIS10.1软件中对遥感提取蚀变异常信息进行验证显示,二者吻合效果良好,表明提取结果与数据处理方法较可靠,对于扩大找矿规模和发现矿化富集地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8.
189.
昆仑山口西8.1地震前明显地出现大区域地震活动平静、高6值、高调制、低锅值的异常配套现象.回顾性分析了巨大地震前不同时问和空间尺度的地震活动性异常,探讨了巨大地震的预测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0.
通过对1995年5月6日—1996年2月3日发生在云南境内及其中缅边境一带的4组5次M≥6.0级强震的研究,发现水汞在强震连发期都出现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与2001年云南省内6组7次5.0—5.9级中强地震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表现为异常台站多、异常幅度大、异常范围广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中发震。中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与此相反。表现为异常台站少、异常幅度小、异常范围小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结束后发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