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50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1.
为了探究不同加载方式下煤岩体孔隙周围的应力分布规律,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含有不同孔隙形状的煤岩体骨架模型,并利用ABAQUS软件进行单轴、三轴压缩实验模拟。结果表明,球状孔隙结构在单轴压缩条件下,上下区域表现为拉应力集中,左右区域表现为压应力集中。不同倾角的椭球状孔隙结构其长短轴区域的应力集中类型不同。单轴压缩过程中,轴向加载速度影响球状孔隙周围的Mises应力峰值和σ1应力的变化;三轴压缩过程中,孔隙结构依然经历了压密、弹性、塑性和破坏4个阶段,较低的围压条件使得弹性阶段“应力-应变”曲线与“应力-时间”曲线高度重合。从微观角度为煤岩体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2.
纳米镍/铁去除氯代烃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菲  黄园英  张国臣 《地学前缘》2006,13(1):150-154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去除率很低。近年来随着铁还原技术的发展,纳米铁和纳米双金属也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和四氯化碳(CT)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除PCE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纳米Ni/Fe对PCE脱氯速率比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脱氯速率更快;纳米Ni/Fe对初始浓度为6·51mg/L的PCE溶液脱氯速率是对初始浓度为20·56mg/L的PCE溶液脱氯速率的1·8倍;对于氯代程度相同的CT和PCE,对CT的脱氯速率明显快于对PCE。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在肋软骨隆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120例拟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患者,都进行了胸部多排螺旋CT术前检查,并进行多种三维重建分析自体肋软骨是否符合手术标准,部分病例进行了术后CT复查评估.结果:CT准确评估肋软骨无钙化(1级)28例和轻度钙化(2级)62例,均可行自体肋软骨隆鼻...  相似文献   
44.
本文基于锥束CT滤波反投影重建的FDK算法,通过两种算法改进并结合基于共享内存的OpenMP并行技术和代码优化,实现了锥束CT图像的快速重建.基于锥束CT实际投影数据的重建结果表明,图像重建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断层图像重建质量与FDK原型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10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大囊小结节型肿瘤,在MRI表现为囊性病灶及附壁结节,实质型肿瘤表现为实质肿块,偏心性囊变,异常血管流空和显著强化.单纯囊型肿瘤表现为囊性病灶.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是囊肿和壁结节、异常血管流空效应以及肿瘤的异常增强.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介绍了Light Speed VCT的技术特性,包括硬件、软件和图像重建的技术进步,以及这些技术进步带来的图像质量上的改进和临床应用.这些先进的临床应用包括5秒心脏成像、胸痛三联诊等.探讨了降低病人剂量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图像质量和X射线剂量的和谐和同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蒌夏心舒丸治疗痰浊阻络型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浊阻络型CHD患者86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蒌夏心舒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对照组为76.74%(33/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心胸窒闷、气短痰多、疲倦乏力)积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蒌夏心舒丸用于痰浊阻络型CHD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观察秦氏头皮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采用秦氏头皮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发作频次、发作天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氏头皮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0.
We extracted marine low-temperature lysozyme (MLTL), a novel lysozyme, from a marine microorganism through fermentation. Our previous study suggested that a low molecular weight (16 kDa) may exert anti-tumor activity through antiangiogenesis. In this study, we extracted a high weight (39 kDa) and investigated its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in vivo and in vitro. Using zebrafish embryos as an in vivo study model, we found that treatment with MLT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subintestinal vessels (SIV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at 400 μg/ml MLTL was sufficient to block the growth of SIVs. An in vitro study conducted us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revealed that MLTL suppressed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tube formation of HUVEC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terestingly, assays by flow cytometry and DNA electrophoresis indicated that MLTL was able to induce apoptosis of HUVECs. Moreover, furthe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sruption of intracellular Ca2+ homeostasi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LTL induced apoptosis of HUVECs.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MLTL inhibits angiogenesis through its pleiotropic effects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duces apoptosis through regulation of cellular Ca2+ level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revealed a possibl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ntiangiogenic effect of MLTL and suggested that MLTL may be a promising new antiangiogenic agent for use in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