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92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或多期扫描技术对肝内小于3cm或CT表现不典型的肝小血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期或多期全肝和局部动态扫描。结果:直径小于3cm的肝小血管瘤增强表现复杂,呈多样化的影像。结论:肝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正确率与CT扫描技术密切相关,而观察延迟和扫描病灶密度的充盈程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2.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3.
图像重建算法FBP与OSEM在工业CT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波反投影法(FBP)与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OSEM)是图像重建中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研究了这两种重建方法在工业CT中的应用,就不同的探测器数目、不同的旋转投影角度取样数、不同的噪声水平,对两种方法的重建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些条件下迭代法OSEM重建图像质量明显好于解析法FBP。  相似文献   
44.
电磁波CT成像技术是基于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利用各种波源透视探测目的体及地质现象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文章介绍了电磁波CT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某防水工程场地电磁波CT成像勘查实例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5.
锥束ART算法的并行运算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ART算法重建时间较长这一问题,作者采用PC机群的并行处理技术,将ART重建算法改写为并行运算方式.并行运算结果表明:图像重建速度与CPU的个数(6个)基本上成线性正比关系,且不影响图像的重建质量.从而使迭代法在线重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肝癌动门脉分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肝癌伴动门脉分流患者的16排螺旋CT增强图像进行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与CT轴位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对照).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能全面、直观、多方位地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的影像征象,并能较好显示动门脉分流导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作为轴位CT图像的重要后处理技术,具有无创、直观、快速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各种影像征象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癌动门脉分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建筑工程板状砼地基属地下工程,其施工质量的检测与控制难度较大。根据该类工程的特点(面积大,厚度小),可将其视为二维结构,采用弹性波CT成像方法检测其施工质量,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板状砼地基浇注质量的CT检测技术,包括弹性波CT的基本原理、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8.
CT诊断纵隔脂肪沉积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脂肪沉积症临床少见,多无症状,易误为纵隔肿瘤或心脏疾患,CT检查可确诊此症。经X线或B超检查的3例纵隔增宽的患者,CT扫描排除纵隔肿瘤。3例经CT扫描证实纵隔血管周围广泛脂肪沉积,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不造成气管,食管移位。CT检查可确诊纵隔脂肪沉积症。  相似文献   
49.
随着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兴建,钻孔灌注桩在工程中已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钻孔灌注桩的固有缺陷,例如孔底沉渣、孔壁泥浆、端阻力、侧阻力发挥不同步等,限制了其承载力的发挥并且沉降较大。由此,钻孔灌注桩压力注浆技术应运而生,并被逐渐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所以,对桩的后压浆施工工艺、受力机理等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内外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基础上,通过对苏通大桥Ⅱ期的试桩工程施工,详细阐述了桩端后压浆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利用钻孔取心及CT检测技术分析后压浆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50.
孔间电磁波CT技术是工程勘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孔间层析成像进行探测,其成果清晰、直观,较好地展现了孔间介质电磁波吸收情况,清楚地显示出地下不同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北京普安店地区存在岩溶塌陷,前期进行了大量的钻孔勘探,利用钻孔进行孔间电磁波CT扫描,探测钻孔之间溶洞的分布情况,填补了钻孔之间溶洞展布情况的空白,并对溶洞的充填情况进行解释。该技术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信息丰富,为后期岩溶地区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