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纵隔肿瘤的X线与CT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X线CT表现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了65例纵隔肿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纵隔肿瘤的X线征象及CT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65例纵隔肿瘤全部行X线及CT检查,共中56例行CT增强扫描,对照分析了肿瘤的X线及CT表现特点,总结了X线及CT表现的规律。结果:位于前纵隔肿瘤者49例,位于中纵隔者9例,位于后纵隔者7例,形态呈椭圆形者35例,呈圆形者21例,呈不规则者9例。边缘部分呈“弧形”并钙化者5例,气管受压者13例,肿瘤全部显示者62例,部分显示者3例,边界清晰者61例,密度均匀者29例,CT值29-36Hu,呈低密度者27例,CT值8-20Hu,呈混杂密度者10例,CT值20-127Hu,结论:目前对纵隔肿瘤的诊断,应以X线与CT检查相结合,有互补性,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并方便快捷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放疗后并发食管-纵隔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纵隔瘘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食管-纵隔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临床确诊为食管癌.经放射治疗后发生食管瘘患者行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仿真内镜,总结其CT表现,并与内窥镜检查作比较.结果: CT成功显示了食管-纵隔瘘的瘘口,并显示了瘘口的并发症;纵隔炎,仿真内镜显示了瘘口的形状,并与消化内镜相符合.结论: 螺旋CT断层扫描与仿真内镜能显示食管瘘的瘘口及其并发的纵隔炎症,为食管癌放疗后并发食管-纵隔瘘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2500例胸腹部双螺旋CT扫描,胸部1075例,其中肺恶性肿瘤408例,肺炎性疾病301例,结核108例,胸膜疾病75例,纵隔肿瘤和转移瘤54例,腹部1425例,其中肝硬化、肝恶性肿瘤427例,良性病变156例,胰腺为、胰腺癌115例,肾、肾上腺肿瘤195例,其它胸部和腹部如:肝、胆囊、消化道及腹膜后疾病232例,余者共429列示查出病变。上述疾病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双螺旋CT扫描的优点是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经CT检查确诊的30例脊椎结核.CT表现为椎体前2/3为主的骨质破坏,破坏区伴有死骨、椎旁软组织肿大和脓肿形成向纵向延伸.死骨为CT发现脊椎结核的新征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经CT检查确诊的30例脊椎结核。CT表现为椎椎体前2/3为主的骨质破坏,破坏区伴有死骨、椎旁软组织肿大和脓肿形成向纵向延伸。死骨为CT发现脊椎结核的新征象。  相似文献   

7.
CT诊断胸部平片隐匿部位肿瘤的检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27例胸部肿瘤中的34例X线不易发现的肿瘤进行了X线与CT诊断的对照分析,此组病例共占胸部肿瘤的14.9%,胸部隐匿部位的肿瘤在传统X光正位胸片上受组织重叠的影响是不易看到的,容易漏诊,须通过CT扫描检查方可观察到,CT扫描是诊断胸部隐匿部位肿瘤的最好,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眼球内肿瘤的CT表现特点。地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眼球内肿瘤的CT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CT在眼内肿瘤的诊断上有以下优势:(1)可以弥补眼底镜检,荧光血管造影以及超声波之不足;(2)高分辨率CT及薄层扫描能较好的显示眼内肿瘤其伴存的钙化,出血等,以及向眼球外扩展的程度。结论:目前CT为诊断眼球肿瘤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报告4例胃平滑肌肉瘤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3例CT明确诊断,1例误诊。本文回顾性阅片并参考有关文献,介绍胃平滑肌肉瘤的影响像诊断,重点讨论其CT特征、CT检查限度及鉴别诊等问题,提出了胃部CT检查能对此病定性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颅内脂肪瘤的CT与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例病人脂肪瘤均通过CT与MR检查,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种肿瘤位于胼胝体,1例位于右侧裂,另一侧位于从裂,脂肪瘤在MRT1加权,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所有病例CT扫描均为低密度,脂肪瘤通常伴有先天性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神经分泌癌的MDCT表现特征。方法:对具有完整胸部MDC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8例(64%),支气管管壁增厚伴肺内肿块或结节17例(94%),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83%),增强扫描可见肿块与肿大淋巴结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0例(36%),密度均匀,呈分叶状,强化明显,CT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主要征象以支气管管壁增厚伴肺门区肿块为主,多伴有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胸部创伤X线-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临床资料完整的50例胸部创伤进行了X线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着重讨论了闭合性及开放性胸部创伤的CT征象。作者观察到X线检查在反映胸部全貌,肋骨骨折时优于CT扫描,而对X线未能发现的肺轻度挫伤、出血、少量气胸、心包积液、膈疝等,CT能做出明确诊断;还发现X线片所见到的脊柱旁长条状“纵膈气肿”实为脊柱旁的气胸影象。对X线检出的胸部阴影不能定性的,CT能区别为肺挫伤、肺血肿、肺囊肿、胸壁血肿等病变,为临床提供了较平片更加准确的放射诊断。对合并肝、脾、肾、肠等腹部脏器破裂的复合伤及骨盆、脊椎骨折等也可快速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活动性病变患者系膜根部爬行脂肪CT值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31例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克罗恩病非活动期患者/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小肠CT增强检查、小肠镜检查及其病理结果、临床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结果: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31例(男26例,女5例),对照组31例(男22例,女9例)。与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系膜根部爬行脂肪密度增高,增强后随时间延长可出现持续轻度强化。结论:克罗恩病病变肠管周围的爬行脂肪于疾病活动期可出现密度增高、持续性强化的特点,因此肠管周围爬行脂肪的CT值变化对克罗恩病的活动性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多排螺旋CT(MSCT)和MR化学位移成像(CSI)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乏脂肪肾AML患者的MSCT和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增强血供情况及CS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病灶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10例病灶呈类圆形,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9例病灶见劈裂征,6例见杯口征,5例见皮质掀起征,11例病灶CT平扫呈稍高密度,其中4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小灶性低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快进快退、持续强化和延迟强化三种模式,但峰值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MR成像T2WI病灶均呈低信号,CSI中3例出现反相位信号下降,其中1例呈现反相位病灶中心高信号,周围绕以线状低信号环的特殊表现。结论:乏脂肪肾AML的MS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薄层MR反相位CSI对该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GGO)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CT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征象,同时对CT征象及相应的病理基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例表现为多发GGO样COVID-19患者中,发热11例,咳嗽7例,病灶数量≤5者2例,病灶数量6~10者2例,数量>10者8例;累及上叶10例,中叶和舌叶10例,下叶11例,同时累及上中(舌叶)、下叶者9例;小叶间隔增厚11例;病灶伴实变7例;胸膜改变11例,其中胸膜增厚10例,叶间裂少量积液1例。所有患者未见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表现为多发GGOCOVID-19患者的CT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肺癌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目的是探讨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所用的材料与方法是搜集赤峰市第六医院的肺癌病例46例,所有病例均手术病理,支气管镜检或细胞这检查证实,常规CT扫描后对选择病例在选择层面行HRCT扫描,结果得到了CT在肺癌诊断上,特别在肺癌分期上优于常规X线检查,此外,HRCT在显示细微病变或病变伪细微结构方面有重要价值,结论是CT不仅可用于肺癌诊断还可用于肺癌分期,因而更有益于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分析总结颅脑外伤病人CT扫描的护理及扫描技术要点,材料与方法:对9600例颅脑外伤病人在做CT检查前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伤后脑内改变对诊断和治疗有着和重要作用。总结了颅脑外伤CT扫描的护理技术的9项要点,结论:CT是诊断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法,它不仅能够明确颅外伤的范围,也是判断可进行外科手术的重要指证,CT检查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是确保外伤患者CT检查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13例患者中均为年轻男性,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为25岁,肿瘤均位于前纵隔,其中右前纵隔7例,左前纵隔2例,前中纵隔4例;13例患者中7例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均高于正常值;12例直径大于8cm,增强后9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均匀强化;12例与大血管关系密切,其中6例明显包绕邻近大血管;6例可见胸腔积液,3例可见心包积液;3例纵隔有肿大淋巴结。结论: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好发于年轻男性,常位于前纵隔,病灶体积较大,内可见多发囊变坏死区,CT可以清楚显示病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合AFP检测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总结胃部肿瘤的CT影像表现以及与传统胃肠道的检查手段相比较,从而提高对于胃肠道肿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通过总结本院32 例胃癌肿瘤的CT并查阅近两年的相关文献的报道,总结了胃肠CT的影像表现及特点。结果:胃肠肿瘤的CT表现有黏膜增厚,腔内肿块,龛影等等,其所见之结果与手术所见大致相同。总结:胃肠道CT对于胃肠肿瘤的诊断及良恶鉴别,分期,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是诊断胃肠道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