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250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3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的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的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相似文献   
62.
This paper is a review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research,progres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work and pre-estimation of earthquake hazard degre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It indicates that 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the government of which has promoted and organize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n reduction of seismic hazards and ensured the socialization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in the world.A program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and hazard reduc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on earthquake occurrence regularities and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trend has been completed,and hence the socialization of result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research can be expected to be in practice.The practical seismological works in last 20 years indicate that the earthquakes are not considered to be unpredictable,but it is a challenge remaining to be accepted.We are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all friends who are engaged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forecas  相似文献   
63.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激光拉曼和显微红外测试,首次在CCSDHP-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发现了含有沥青和烃类的有机包裹体,进一步证实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曾经历了快速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俯冲板块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未能充分地演化和成熟。俯冲板块在进变质过程中强烈脱水,释放出含烃流体,并被在板块抬升及其伴随的减压重结晶和退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石英脉和水晶体所俘获。  相似文献   
64.
采用有机溶剂与蒸馏水混和浸提杉木枯枝落叶腐解9个月后化感物质,应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杉木枯枝落叶腐解9个月后,杉木枯枝落叶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及干物质量等指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鲜物质量则表现为轻微的促进作用;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各指标均等表现为抑制作用.腐解土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各指标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轴长及干物质量等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对胚根长、鲜物质量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
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拉昌 《地理科学》2007,27(4):449-456
全球城市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范式由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向全球与地区相互作用的范式转换。全球城市体系的划分从单一指标向经济与文化结合的多指标方向发展。但如何选取指标,如何进行指标的测量,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以及如何采集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数据与资料,都是全球城市研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全球城市建设要从全球城市体系的等级、位序规律出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稳步推进,逐步提升城市发展的层次,促进城市国际化的步伐,建设中国的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66.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的宽带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首次在中国内陆高原地区对雷暴过程中的正、负地闪特征进行了测量和系统分析 ,发现每次雷暴过程中正闪的比例有随总闪频数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弱雷暴过程更有利于正地闪的产生。平均来讲 ,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 16 % ,介于美国夏季雷暴和日本冬季雷暴之间。负地闪闪击间隔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 6 4.3ms和 46 .6ms。 5 4%的负地闪有至少一次继后回击强度大于首次回击 ,而且有 2 0 %的继后回击其强度大于首次回击强度。继后回击强度与首次回击强度的比例几何平均值为 0 .46 ,算术平均值为 0 .70 ,平均回击数为 3.76 ,39.8%为单次回击地闪。正地闪的多次回击只占 13.0 % ,且闪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较大 ,算术平均值为 91.7ms。  相似文献   
67.
地质科学研究要以人为本,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开拓地质多样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黄土研究经历了发现研究、比较研究和目的研究3个层次阶段,今后需要加强目的研究.中国已有条件从黄土所保存的各种信息,以揭示新生代以来全球干旱化的机制、规律和人类活动影响为目的,从区域性走向全球性研究,提出黄土"地质生态系统”研究的概念.基础研究方面,讨论了1)黄土序列连续性和间断性的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问题;2)黄土全球分布形成机制一元论问题;3)黄土地貌形态与地壳运动表现问题.应用研究方面,讨论了1)健康与黄土区域地球化学与地质生理学(GEOPHYSIOLOGY)问题;2)建设城乡与黄土地质生态结构问题;3)农业与黄土区域生态系统管理评价(REGIONAL ECOSYSTEM ASSESMENT).认为在黄土研究中会遇到社会和技术发展方面的挑战,但关键是科学工作者自己的挑战.  相似文献   
68.
中国大陆卫星反演云参数的评估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魏丽  钟强 《高原气象》1996,15(2):147-156
该文选取1983年7月和1984年1月份代表夏季和冬季,利用中国地面气象月报的云量资料以及多年平均的地面观测云气修资料,与中国大陆地区ISCCP卫星反演的去量和云状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参照大气环流和云天气气候特征,从卫星得到的从云状是比较合理的,但干旱沙漠地区的高云量的估计不足,低云估计偏多。  相似文献   
69.
以东经108°线为界,把中国大陆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取震级M≥6的地震、西部取M≥7的地震为强地震.利用有史以来全部地震资料,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时期,系统地研究了相继两次强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目的在于讨论一次强地震发生之后,下一次强地震何时发生.在所有情况下地震间隔数目都随时间间隔值的增大呈明显的趋势性减小.给出了8种情况下的间隔数目统计和相应的模拟函数,以及间隔值的经验概率和相应的函数模拟概率.由此可估计时间间隔为某个值的概率,也可估计时间间隔处于某个区间的概率.反之,对于给定的概率,可估计时间间隔的值或它所处的区间.  相似文献   
70.
1996年上半年全世界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58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0次,成灾的地震10次,死亡人数总510人,伤约1.5万人,经济损失为83亿-100亿元人民币。其中我国境内灾害地震3次,死亡人数共计349人,伤约1.45万人,经济损失约78亿元人民币。我国因地震死亡的总人数约占全世界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