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喀什站旧站址共51a资料(1963-2013年),与同期参考站(选取麦盖提、岳普湖、伽师三站为参考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资料旧站与参考站的区域一致性较差、均一性较好;另外,用喀什旧站址51a资料与新址2013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址与旧址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数据可以连续使用,月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降水、平均相对湿度资料发生不连续的月份占50%、平均风速全年各月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条件下资料不连续;两站气温差冬季变化最为明显,夏秋季变化相对偏小;平均相对湿度新址较旧址偏高,各季差值在冬季最大;平均风速新址比旧址偏大1.1m/s,冬季偏差稍小;风向相符率仅34.61%,各月差异均很明显。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台湾地区ML≥ 5 .0级地震 (9.2 1地震序列取ML≥ 5 .5级地震 )测定了Ms震级 ,并将福建台网测定的ML、Ms震级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测定的大震速报Ms震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3.
全面地介绍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马尔柯夫过程分析(极限概率、熵分析、置换性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在古老地层对比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武当山—安康—勉略—带中上元古界为例,系统地剖析了区内中上元古界的时代、层序、岩石组合类型、沉积旋回特征、岩石表明,分布于勉略一带的碧口群同武当山群、郧西群、耀岭河群存在显著差异,难以对比;武当山和安康两地的耀岭河群基本上可以对比,而郧西群仅相当于武当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4.
地下介质和物流运移的综合成像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借鉴描述冷暖气流等多科参数(气压、温度和湿度、风速、风向、水蒸汽密度等)的动态三维显示,初步解决了暴雨和天气预报的难题,促进了天气预报的成功,在地球科学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联想到在地下介质和物流运移过程的综合成像。资料和方法本文总结了地面和地下探测手段的多样性,列举了天然地震CT的精度已能达到l~5km的量级,地震人工曝破作勘探可以达到10~20米的成像分辨率,地下电阻率和电磁成像可以分辨到l—2米的量级;将磁共振(MRI)用于地下成像可得到地下水分布的动态观测深度,概括了这三方面的前沿性进展,并与震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应力相结合,进而设计出综合性的观测系统。发展地下水、岩浆、地应力和活断层结构和地震破裂面等多种参数的动态显示,设计出一套观测系统,并阐述言的科学意义。结果和结论:将以上三方面的观测方法综合起来;可在有火山喷发危险的区域,具有诱发地震危险的大型水库地区,和在发生了强烈地震的地区,为了抗震救灾,有必要同时进行以上三个系统的观测,引入可视化数字科技,便于了解地下水和岩浆的过移过程及相关参数的变化,并配合当前已有的综合监测系统(震源空间分布、地震应力和其他前兆等),服务于保障大型水库的安全、促进强震预测,及对火山喷发、矿井塌陷、突出的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45.
在静力触探应用中有关土层分类命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静力触探的土层分类命名一直是困扰勘察设计人员的大问题,以静力触探资料整理中的普通经验及铁道部《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37-93)中有关土类划分内容,结合勘察实践做些讨论,指出“普遍经验”的局限与相关规范的优缺点,并尝试提出新的工作方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46.
国产臭氧探空仪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产臭氧探空仪从2001年4月到2004年9月在北京观测的臭氧垂直分布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对国产臭氧探空仪系统基本测量数据(包括电化学反应池池温、臭氧最大分压及其所在的高度、对流层顶的温度和高度)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发现国产臭氧探空仪的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与地面多谱森臭氧总量观测相比, 国产臭氧探空积分的总量普遍要高,2002年至2003年之间的差别范围基本上保持在±20%以内。与国际普遍使用的双池型电化学(ECC型)臭氧探空观测结果相比, 国产臭氧探空观测臭氧分压在15 km以下、25~30km两个高度范围, 均要高于ECC测值。分析结果建议国产臭氧探空仪应尽快参与由全球大气本底监测(GAW)技术主持的世界臭氧探空仪标定中心进行标定, 并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向双池型电化学型臭氧探空仪这一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7.
Gravity anomalies always include the total effects (combination of the structures which have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depths) of the study area and beyond. And the well-known non-uniqueness of potential field modelling may lead to ver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results.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hich has been used in potential field interpretation for decades, makes complex problems to be solved easily and accurately. The first step of FEM is to identify the elements and then to decide on the boundary of the solution space. In this step, the solution space is divided into elements. After determination of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 of the solution space, the most suitable elements should be chosen for this geometrical structure.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geometry and the elements is quite important for the convergence to the best possible solution.In this work, the methods of trend analysis, filtering, analytical continuation and FEM were applied to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to gravity data from western Turkey to produce the regional and the residual anomalie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FEM produced more accurate results than other methods did.  相似文献   
48.
GeoStar与MapInfo的数据组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组织的实质是对数据实体及数据模型所应施于的操作。本文就GeoStar与MapInfo两种GIS软件的数据组织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这两种软件在数据组织方面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9.
南昌地震台数字水位与模拟水位观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赵爱平 《华南地震》2002,22(4):70-73
对南昌台数字水位与模拟水位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的动态变化是一致的。数据的相关性良好,虽然数字水位在记录连续水震波方面逊于模拟水位,但综合分析,数字化仪器的信息量大,快捷,优于模拟水位,完全可以取代模拟水位。  相似文献   
50.
AutoCAD环境中几种数据配准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toCAD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制图软件,是我国测绘行业主流的数据采集和加工编辑平台,其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数据配准是数据处理中经常应用的重要功能,直接关系到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本文论述并比较了AutoCAD四种配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