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083篇
地质学   1297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构造形变与蕴震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近30年的精密水准网、跨断层形变测量网复测资料,以及近年来GPS观测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构造形变与强震蕴育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① 本区现今构造形变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边界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远离则衰减.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状态随时间演变,水平运动与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② 印度板块的北推碰撞引起的青藏块体持续NE 向挤压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是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构造形变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③ 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垂直形变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以及显著地断层形变异常,是块体运动受阻、构造应力场强化而蕴育强震的一个标志,往往伴随有6级左右及以上强震活动,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加速——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往往是应变能积累、强震蕴育发生的场所.   相似文献   
952.
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概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经历了由强逐渐减弱,晚更新世(约50-30Ka B.P)又重新增强的演变。重点估算了晚第四纪珠江三角洲断块垂直构造运动速率,定量分析了分割断块的断裂构造的活动性。认为斗门断块区和广州-番禺断块区这两个次级断块构造以及围限它们的广州-从化断裂,三水-罗浮断裂,西江断裂,白坭-沙湾断裂的活动性相对较强。从区域地震构造而言 ,珠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远弱于日本-琉球-台湾岛弧,也弱于奥东潮汕和桂东南灵山等强震危险区。但由于其震源浅及松软土层较厚,加上本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因此地震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仍不可低估,必须加强抗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953.
燕山地区燕山期的挤压与伸展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山地区中生代断裂演化、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和盆地演化的地质事实显示,燕山期不仅存在强烈的挤压作用,而且存在强烈的伸展作用。如果把整个侏罗、白垩纪期间的构造运动理解为燕山运动的话,那么燕山运动既形成强烈褶皱和逆冲推覆,又形成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整个燕山运动(旋回)包括3次挤压事件和3个伸展阶段,即早侏罗世末挤压事件(北票组沉积之后,海房沟组沉积之前)、晚侏罗世末挤压事件(土城子组沉积之后,义县组沉积之前)和白垩纪末挤压事件(第三系沉积之前);早侏罗世盆地伸展阶段、中晚侏罗世盆地伸展阶段和白垩纪盆地伸展阶段。燕山期内发生了3次由伸展到挤压的转换。  相似文献   
954.
由于上中游水资源的过多开发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有些内陆河下游来水量急剧减少,从以前的常年性河流逐渐转变成现在的间歇性河流,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间歇性河流河道充水和停水过程周期性重复出现的水文特征,建立了河道两侧区域地下水运动的一维非稳定流模型,提出了把流量边界条件与水位界条件相互转换来求解模型的一种方法。最后应用上述模型分析西北某内陆河下游间歇性输水条件下河道两侧地区地下水位恢复状况,为输水生态效应的定量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5.
王伟 《甘肃地质》2008,(2):24-29
甘肃宕昌彭都-簸箕一带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具富钾,低钛特点。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分馏明显,铕具负异常。微量元素K、Rb、Ba、Th等强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Sc、Cr等相容元素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火山岩形成于一个正常陆壳或形成于双倍陆壳的中上部。形成的构造环境为陆内碰撞构造环境。同位素研究表明其形成时间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956.
岩石边坡裂隙渗流的流形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好地考虑裂隙渗流在岩石边坡破坏中的作用,在考虑裂纹扩展的数值流形方法程序基础上,从最小势能原理出发,阐述了渗流与变形的耦合作用机理并推导了相应的耦合方程,在程序中实现了对渗流与断裂的模拟。最后利用该程序对含初始裂隙的岩石边坡在渗流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边坡在渗流作用下的实际破坏过程。同时通过对裂纹扩展过程中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发现,第一应力强度因子始终大于第二应力强度因子,且随着计算时间增加,二者的差值逐渐增大,裂纹扩展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957.
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至今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首先从地震预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GPS地壳形变监测在地震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其次利用江苏省的前兆数据进行了地震预测尝试,尝试结果表明,地震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5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ask demand and familiarity on students' perception and processing of spatial information upon viewing visuospatial representations. Participants in South Korea were told that they would travel through an area, either drawing a map or observing the scenery depicted in photographs. The level of familiarity in the photographs was manipulated in three categories: neighborhood, Seoul (capital city of South Korea), and foreign cities. In two experimen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students' eye movements, memory, and response sensitivity and bia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map-drawing condition focused on structural information, such as routes, and that their memory of the scenes was more accurate. Moreover, the map-drawing group students were more sensitive and prudent in their responses. The increased level of familiarity also made students focus on structural information. The findings provide useful strategies for geography educators to use visuospatial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959.
本文在应绍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作者所提出的方法重新处理了覆盖中国大陆(不包括海南省、台湾省等岛屿)900余万平方公里的垂直形变资料,给出了在通量均衡基准下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其梯度的空间分布以及几大地块的平均速率和通量。由此得出以下认识:(1)现今地壳垂直运动与大陆所处的力场有较好的对应性。(2)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具有明显的南升北降大趋势;以西部最为典型和强烈。(3)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高梯度值带与地震带的分布有较好的吻合性。(4)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的分群性与大陆各大地块的划分有较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960.
在桐峪地区的含金断裂带中,动力变质岩内大量出现的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条带、扭折等现象有力地证明它们是韧性断层。韧性断层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呈波浪状。波浪运动使金矿富集于其产状由陡变缓和平面的拐弯处。这类矿床可称之为动力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