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512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1465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48篇
自然地理   4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61.
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公司曾经研发和使用了3种主要施工方案和技术:传统地埋式、特殊埋设和地上敷设方式.在传统地埋式施工方案中,管顶埋深变化于0.9~2.7 m.这主要是考虑了地形变化,而不是沿途的岩性和土壤类型.在特殊埋设方案中,在原油管道必须埋设的地段,如大规模动物迁徙常用地段则使用通道冷液循环降(保)温系统和(或)热管(桩)降(保)温,来保护多年冻土.地上敷设方案包括桩基架设和地上洁净砾石管堤(垫护层).后者只在管道进入和离开多年冻土时采用.架设桩基横梁方案中使用有或没有热管保温的垂直支架梁(单元)(VSM).在初步规划和设计阶段,管道的业主公司(即横穿阿拉斯加管道系统,或TAPS)和随后的阿拉斯加管道服务公司(APSC)不容商量的坚决要求100%的埋设方案.但是,随着勘察工作的进展和设计方案的细化,施工设计方案在不断变化.1977年管道施工结束时,只有57%的管道采用了埋设方式.管道运行30 a后的今天(考虑运行期间维护中所产生的问题),很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认为53%的埋设可能更合理.设计和施工方案变更的原因主要有:1)为了获得通过联邦政府所属的土地所需的许可证,政府有特殊的规定和要求;2)管道公司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了现场野外调查、研究,并积极参与了详细设计和研发;3)美国环境政策法案(NEPA)的最新要求(启用了核准制).阿拉斯加管道服务公司是7家主要石油公司的服务机构.由于这个项目的巨大规模和所涉及的高昂费用,致使各大石油公司的工程师非同寻常程度的参与.在文章中,笔者论述了与阿拉斯加管道施工有关的阿拉斯加管道服务公司、美国联邦和阿拉斯加州政府相关组织机构的形成历史,管道设计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以及阿拉斯加管道工程项目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2.
Satoshi  Hirano  Yoshiaki  Araki  Koji  Kameo  Hiroshi  Kitazato  Hideki  Wada 《Island Arc》2006,15(3):313-327
Abstract   A drilling and cor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Sagara oil field, central Honshu, Japan, was condu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processes in a forearc basin. Core sample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lithology, physical properties (specifically gas permeabi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occurrence. Gas permeability values greater than approximately 10−11 m2 constitute the basic precondition for any lithology to serve as a potential fluid conduit or reservoir in the Sagara oil field. Cores recovered from the 200.6-m-deep borehole were primarily composed of alternating siltstone, 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all of which are correlated to the late Miocene Sagara Group. Both 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carbonate-cemented and poorly to non-cemented, based on matrix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il stains are generally absent in the former lithology and more common in the latter. Variations in 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respect to gas permeability value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and character of carbonate cement, with higher permeabilities common in poorly to non-cemented rock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thology, oil-staining, cementation and permeability indicate that cementation preceded oil infiltration and that cementation processes exerted significant control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63.
王汝成  王硕  邱检生  倪培 《岩石学报》2006,22(7):1855-1866
中国大陆超深钻(CCSD)主孔从100米到3000米切穿含柯石英榴辉岩,为系统研究大陆深俯冲过程中含稀土元素副矿物提供了机会。本文报道了该钻孔榴辉岩存在发现的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钍石复合颗粒。它们以同心环带结构为特征,从边部向中心依次为绿帘石、褐帘石和磷灰石;钍石既可包裹再磷灰石中,也可见于褐帘石中。电子探针分析显示,褐帘石不仅含有较高的轻稀土元素(LREE2O3=23.36wt%),而且可含有2.6wt%ThO2。根据绿帘石和褐帘石的电子探针高分辨U、Th、Pb成分计算得到绿帘石边部的形成年龄为738±88Ma,该年龄与大别-苏鲁地体榴辉岩的元古代源岩的年龄相当,因此,绿帘石可能为残留相。相反,褐帘石的年龄为220±41Ma,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年龄相近。因此,褐帘石与磷灰石和钍石一起应该为超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根据绿帘石、褐帘石及其共生的磷灰石和钍石的结构、成分特征和化学定年结果,我们推测绿帘石与可能已完全消耗的独居石很可能为变质副矿物组合的先驱矿物。独居石-绿帘石复合颗粒在榴辉岩相高压/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反应形成磷灰石+钍石+褐帘石组合。  相似文献   
164.
CCSD主孔榴辉岩等UHP岩石中存在团块状到不规则脉体状的磷灰石集合体,它们多与石英脉共生,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磷灰石脉体存在大量出溶物,电子探针和激光拉曼光谱仪联合测定显示磷灰石主要为氟磷灰石,其中出溶物主要有四类:A.不规则状的磁铁矿和赤铁矿的连生体;B.针状赤铁矿;C.板状到菱型的独居石;D.针状锶重晶石。A类出溶物的延长方向平行于磷灰石的C轴,长度介于10~50μm;B类主要沿磷灰石的C轴方向排列,宽仅为0.5~2μm,多数在1.5μm左右,长度变化较大,为6~50μm;C类独居石出溶体宽约6~10μm,多为6μm,长约50~75μm;D类锶重晶石主要与B类赤铁矿出溶物共生,宽多1.5μm左右,长约60~70μm。其中A,B和D类出溶物是在磷灰石中首次发现。四类出溶物的长轴和生长方向均基本平行于磷灰石之C轴,显示它们可能是基本同时出溶的。CCSDUHP岩石中氟磷灰石脉体的存在及其铁氧化物、磷酸盐和硫酸盐出溶体的发现,显示UHP岩石在折返的过程中,快速减压曾造成矿物的分解和大量出溶体的形成,伴随脱水和SiO2等硅酸盐熔体的出溶,还存在少量的磷酸盐熔体,同时可能曾经有铁氧化物的熔浆的加入。磷灰石中铁氧化物等出溶物的出溶是在氧逸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5.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有大量的超镁铁岩体,对这些岩体的成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为了鉴别这个地区有无在俯冲进变质前经历过地壳浅部地质过程的超镁铁岩,本文利用BrF5气氛中用CO2红外激光熔样和质谱测试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内603.20-683.53m深度的三个石榴单辉橄榄岩样品的单矿物橄榄石、石榴石、单斜辉石的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橄榄石的δ^18O值为+3.31‰+3.82‰;石榴石的为+4.03‰+4.10‰;单斜辉石的δ^18O值误差较大,平均值为+2.10‰。这些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总地低于典型的地幔值。研究表明,岩石单矿物低δ^18O值是侵入到地壳浅部的超镁铁岩体与寒冷大气降水热液之间的氧同位素交换反应所造成,之后发生了与地壳围岩一齐的俯冲、超高压变质、折返退变质等过程。这是苏鲁地区首次发现的低δ^18O值的岩浆侵入型超镁铁岩体,具有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从超镁铁岩方面证明了苏鲁地体可能是大别地体的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16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结构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旭东  张泽明 《岩石学报》2006,22(7):2039-2050
本文利用傅立叶(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CCSD主孔100~3100米深度范围榴辉岩中的绿辉石结构水含量进行了原位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绿辉石都舍有一定的以OH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其含量范围为45~784ppm,平均为235ppm。不同榴辉岩绿辉石之间的结构水含量差别较大,而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相关性分析显示,绿辉石的结构水含量与全岩的Mgo、TFeO、Al2O3,含量成正相关,与NaO成反相关,与绿辉石的NaO、TFeO含量成负相关,与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无关;与其它类型榴辉岩相比,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绿辉石的结构水含量较高,平均为339ppm。由此推测,超高压榴辉岩绿辉石中所残留的结构水含量很可能与其峰期结构水含量、矿物化学成分和岩石矿物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7.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微生物学研究中所建立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即环境基因组DNA提取、16SrDNA分析、Real-timePCR技术和磷脂酸分析技术。另外探索了防污染的手段以及监测方法,并介绍了我们以这种方法对CCSD的微生物学研究所得到的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8.
朱元甡 《水文》2006,26(6):1-5,67
考虑到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和水环境恶化的情势,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突出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及时的。我们多年从事风险分析实践的感悟是:水利风险模拟分析完全不同于建筑结构物的可靠度计算,更不是模拟设计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其真谛是在于如实模拟出当地的水旱灾害的不确定性,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重大的突破。有些传统理念也有必要作调整,如:工程水文学科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9.
针对双连拱隧道采用三导洞或中导洞超前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多、临时支护量大的不足,以黄延高速公路羊泉沟隧道为例,提出在Ⅲ类围岩中采用无中导洞超前施工方法.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获得了施工各阶段围岩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在Ⅲ类围岩中连拱隧道采用无中导洞施工方法,围岩和支护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分析结果为羊泉沟隧道的顺利贯通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70.
特大型桥梁施工GPS高程控制网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了采用GPS技术建立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的难点及关键问题,分析了GPS跨河高程传递测量方法的技术要点,结合工程实例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