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6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630篇
测绘学   2712篇
大气科学   429篇
地球物理   1082篇
地质学   1825篇
海洋学   492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512篇
自然地理   11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The NW corner of the Little Hungarian Plain, which lie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Eastern Alps, the Pannonian Basin and the Western Carpathians, is a neo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 linking the extrusional tectonics of the Eastern Alps with the partly subsiding Little Hungarian Plain. The on-going deformation is verified by the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region. An extremely flat part of the area, east of Neusiedlersee, the so-called Seewinkel,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ALS, also known as airborne LiDAR) techniques, resulting in a 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 with a 1 m grid resolution and vertical precision of better than 10 cm. The DTM has been compared with known and inferred neotectonic features.Potential neotectonic structures of the DTM have been evaluated, together with geological maps, regional tectono-geomorphic studies, geophysical data, earthquake foci, as well as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Quaternary sediment thickness values of the Seewinkel and the adjacent Parndorfer plateau. A combined evaluation of these data allows several tectonic features with a relief of < 2 m to be recognized in the DTM. The length of these linear geo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ranges from several hundred meters up to several kilometer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forms a 15 km long, linear, 2 m high NE–SW trending ridge with gravel occurrences having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ca. 5 cm on its top. We conclude this feature to represent the surface expression of the previously recognized Mönchhof Fault. In general, this multi-disciplinary case study shows that ALS DTM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ectono-geomorphic investigations, as they can detect and accurately locate neotectonic structures, especially in low-relief areas.  相似文献   
962.
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层序特征研究基础上,将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都由进积和退积体系域组成。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了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9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表明,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期古地理演化总体上显示盆扩/盆缩的特点,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3.
针对BP神经网络自身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点,本文以线性下降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LLWPSO)为前处理器,优化BP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利用实测资料数据,建立LWPSO-BP的地表下沉系数预计模型,并同普通BP模型预计结果对比结果表明:LWPSO-BP神经网络不仅训练速度快,而且预测精度明显提高,该模型对地...  相似文献   
964.
水管仪与垂直摆均是通过观测地倾斜变化来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定点形变仪器, 但因工作原理和观测频段不同, 其观测结果和异常形态具有一定差异性。 因此, 对两种仪器的不同异常形态进行预报效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异常自动化处理软件, 提取黔江台倾斜仪各测项趋势转折、 速率变化、 破年变和潮汐因子等常见异常, 并结合区域范围内的地震, 对不同异常进行R值评分, 评估不同测项的预报效能。 结果显示: 垂直摆NS分量预报效能最高, 其趋势转折异常和M2潮汐因子异常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两套仪器的EW分量分别在破年变和速率变化预报效能较高; 而水管仪NS分量预报效能最差, 可能与该测项仪器故障频繁有关。 此外, 不同测项的异常对应的地震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65.
基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和网络震后灾害信息获取技术的相关研究,利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理论方法,根据地震应急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挖掘信息时空属性,建立震情、灾情可视化信息图展现形式,开展对地震数据的整合汇聚、精准服务,创新表达方式,利用高维多元可视化处理技术,构建面向震后信息服务的自媒体可视化产品,并开发“速报视图自动发布系统”。该系统作为地震信息可视化交互服务平台,可实现桌面端和移动端H5页面的可视化发布任务,为今后进一步拓展和充实地震应急信息的可视化工作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创新思路,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完善系统运行功能,实现大震应急信息可视化服务。  相似文献   
966.
岩溶石漠化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明章 《贵州地质》2004,21(1):48-53
石漠化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石漠化的治理也必须在查明石漠化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岩性、地球化学背景、水资源特征以及石漠化程度,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合理地制定和实施防治工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石漠化特征、近10年来的治理效果,指出了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地学的角度提出了岩溶石漠化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7.
本文分析了卫星导航应用中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电子地图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了新时期中国导航电子地图业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提出了电子地图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68.
我国干旱区生态需水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桂民  王根绪 《冰川冻土》2004,26(5):650-656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我国内陆干旱区,这一研究尤为紧迫.目前生态需水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研究方法也因人而异.归纳了已有的生态需水的相关概念和干旱区生态需水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方法等.从概念主体角度,区分了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环境需水之间的关系,并对  相似文献   
969.
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水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该文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明确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本质、特征、研究内容及意义。基于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的表达式,进而提出纳污弹性力的概念,对进一步研究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关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70.
中国冻土地下水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叶仁政  常娟 《冰川冻土》2019,41(1):183-196
冻土地下水系统不仅在寒区水文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寒区水文过程和地表过程及其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集蓄、融冻和泄流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寒区工程量)的增加,冻土退化趋势显著,这一过程改变了寒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变化。近些年,诸多学者通过构建水热耦合模型来研究冻土地下水的运动机理、分布状况和季节动态,促进了寒区地下水理论知识的发展,推动了寒区水文地质知识体系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下地下水系统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