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1年   1篇
  1919年   1篇
  1915年   1篇
  1905年   3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7篇
  1882年   2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7篇
  18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松辽盆地深部反射地震探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概述了近年来用近垂直反射地震方法研究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问题所取得的基本成果,说明了在松辽盆地内所进行的两次深反射地震探查,包括位置、科学目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和基本结果,利用延长排列所得到的约42km长共炮点资料,求出松辽盆地地壳平均速度约为6.197km/s。通过初步解释,认为在上部地壳存在多组低角度断裂、中下部地壳构造具有更为复杂的震相、Moho震相比较清晰,多处出现与Moho震相斜交的震相。  相似文献   
42.
用固相反应法和sol-gel法合成了不同类型的磷灰石(AP),并采用TEM、XRD、IR、BET比表面积法及静、动态吸附等方法研究了不同AP的比表面积、结晶度、晶胞参数、结晶尺寸、晶格缺陷度、Ca/P摩尔比和煅烧温度等与吸氟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晶度高、晶粒大的AP有较小的吸氟量,属表面单分子层化学络合吸附机理;酸活化的AP有较大的吸氟量,属溶解-沉淀与沉淀物表面纳米尺寸效应吸附的复合去氟机理;具纳米尺寸的HAP在常温、常压、无二次污染、小于11mg/L的低含氟浓度废水中且不酸化情况下有较大吸氟量,属纳米尺寸效应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43.
根据已知的 10 0号矿体的成矿温度及成矿压力 ,并结合矿体的矿物组合推算出10 0号矿体是在相对低硫、氧和二氧化碳逸度 ,溶液为酸性至弱碱性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4.
虽然关于一些重要参数值仍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地学家们一致认为断层分布遵从幂律标度关系。本文我们把这些标度关系和地震分布的幂律标度关系结合起来获得了区域板内地震复发间隔对断层长度的标度关系式,再对其进行局部校准进而得到某一具体小地方的地震危险估计方法。小断层(未跨越孕震层与断4层)的标度资料表明地震复发间隔和断层长度的负幂成比例变化。由于最近认识到了大震标度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于大断层(跨越孕震层的断层),其地震复发间隔是和断层长度的负幂还是和正幂成比例变化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个问题对地震危险估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计入离子-中性粒子碰撞频率Vin效应的等离子体二流体方程组出发,导出统一描述ESF小尺度和中小尺度区域现象的二维静电模型.对模型方程进行了详细的线性波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晚间赤道F层可存在正能波和负能波;Vin效应的影响是否重要依赖于波数和离子梯度漂移速度u_d乘积的大小.在小尺度区域,Vin影响较小,本文模型将变成我们已提出的小尺度无碰撞模型;而在中小尺度区域,Vin效应很重要,本文模型将得到著名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结果,Vin项对波的影响可以是致稳作用也可能是失稳作用,RT不稳定性波模对应于负能波分支.  相似文献   
46.
《周礼》十煇为世界最早的光象分类体系。其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有探讨、重建并评价的必要。本文比照历史上有影响的五家十煇定义,分析其含糊矛盾之处,提出复原十煇原义的三条原则,从而重建了十煇原义表,介绍了古代观测十煇的方法。最后对《周礼》十煇这个光象分类体系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7.
PNA流型的年际变化及温、热带太平洋海温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仁广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92,16(5):583-591
本文分析了PNA型环流的年际变化和影响因子,发现它存在两种优势周期振荡:一种是3—5年的振荡,另一种是10年左右的振荡.研究表明,前者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相对应(同相关系),后者与北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一致(反相关系).揭示了PNA型环流的变化与北太平洋海温比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具有更密切的联系.并且由于北太平洋海温影响的频带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不同,它的作用有时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同相,有时则反相,使得ENSO与太平洋-北美地区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关系变得复杂化.指出当考虑北太平洋海温的共同作用后  相似文献   
48.
林火扩展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对火场模拟必须建立在空间背景数据库之上,即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辅助下完成。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有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包括了可燃物类型、可燃物湿度、地形,考虑这些因素形成了像元尺度植被燃烧基本历时图;外在因素主要是气候的影响,文中利用生成的植被起火概率图控制像元是否起火。在火场扩展中将Rothermel模型和经验模型结合使用,并考虑了坡度和风向带方向的因素的影响。最后利用迷宫算法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火场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空间蔓延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49.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无线信道传输9600bps数据信号的的几种试验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供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50.
Equatorial and low latitude ionosphere during intense geomagnetic stor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investigation is made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role of neutral gas composition in the equatorial and low latitude ionosphere during intense geomagnetic storms. To this end data taken by the Dynamic Explorer 2 satellite at 280–300 km (molecular nitrogen N2 and atomic oxygen O concentrations, electron density and vertical plasma drifts) are used. The sudden commencements of the events considered occurred at 11:38 UT on March 1, 1982, 18:41 UT on November 20, 1982 and 16:14 UT on February 4, 1983. Vertical plasma drif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initial storm time response of the equatorial F region. Neutral composition changes (expressed as an increase in the molecular species, mainly N2) possibly play a predominant role in the equatorial and low latitude (10–20°) decreases of electron density at heights near F2-region maximum during the main and recovery phases of intense geomagnetic storms. Delayed increases of electron density observed at daytime during the recovery phase may be also attributed to increases in atomic oxygen. At low latitudes possibly a combined effect of O increase and upward plasma drift due to enhanced equatorward winds is the responsible mechanism for the maintenance of enhanced electron density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