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In optical dating, especially single-grain dating, various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s in equivalent dose (De) are usually observed and analysed using different statistical models. None of these methods, however, is designed to deal with outliers that do not form part of the population of grains associated with the event of interest (the ‘target population’), despite outliers being commonly present in single-grain De distribution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Bayesian method for detecting De outliers and making allowance for them when estimating the De value of the target population. We test this so-called Bayesian outlier model (BOM) using data sets obtained for individual grains of quartz from sediments deposited in a variety of settings, and in simulations. We find that the BOM is suitable for single-grain De distributions containing outliers that,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do not form part of the target population. For example, De outlier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grains that have undesirabl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e.g., thermal instability, high rates of anomalous fading) or with contaminant grains incorporated into a sample when collected in the field or prepared in the laboratory. Grains that have much larger or smaller De values than the target population, due to factors such as insufficient bleaching, beta-dose heterogeneity or post-depositional disturbance, may also be identified as outliers using the BOM, enabling these values to be weighted appropriately for final De and age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32.
登陆台风变性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0509号台风“Matsa”和0712号台风“Wipha”,均在中国大陆发生变性成为温带气旋。但前者变性后再度加强,后者变性后减弱消亡。用日本JRA25再分析资料,对其变性过程对比分析。表明:“Matsa”和“Wipha”均是在登陆后北上与中高纬西风槽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受到冷空气入侵后变性,从垂直对称分布演变为倾斜的非对称分布,且在北上过程中与中纬度高空锋区作用,但“Matsa”中心嵌入中纬度高空锋区,有再加强过程;而“Wipha”仅外围环流与锋区接触,中心未进入锋区,无再加强过程。通过对大气稳定度和垂直螺旋度等进一步分析表明:“Matsa”变性过程是系统性冷空气的南侵,而Wipha的变性只有弱冷空气的入侵;台风中心所在的垂直涡度ζp的增长大值区是否落在△θe<0的大气对流性不稳定的区域内,对台风变性后是否再加强有一定影响。此外,垂直螺旋度的高低空配置及正涡度柱与上升运动的相互配合是使台风变性加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A numerical procedure to determine the equivalent permeability tensor of a fractured rock is presented, using a stochastic REV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concept that uses multiple realizations of stochastic DFN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odels. Ten square DFN models are generated using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of the fracture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a site characterization program at Sellafield, Cumbria, UK. Smaller models with varying sizes of from 0.25 m×0.25 m to 10 m×10 m are extracted from the generated DFN models and are used as two-dimensional geometrical models for calculation of equivalent permeability tensor. The DFN models are also rotated in 30º intervals to evaluate the tensor characteristics of calculated directional permeability.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nce of the calculated permeability value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s the side lengths of the DFN models increase, which justifies the existence of a REV. The REV side length found in this analysis is about 5 m and 8 m with 20% and 10% acceptable variations, respectively. The calculated directional permeability values at the REV size have tensor characteristic that is confirmed by a close approximation of an ellipse in a polar plot of the reciprocal of square roots of the directional permeability.
Ki-Bok MinEmail: Phone: +46-8-7907919Fax: +46-8-7906810
  相似文献   
34.
光释光测年中等效剂量是计算样品埋藏年龄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通过求多个实验测量值的均值得出。标准生长曲线法是求等效剂量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分析讨论了此法计算的等效剂量存在小幅度的系统性的偏大及其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展望了CGC法求De均值更优的估计——极大似然估计。  相似文献   
35.
范文龙  董峰  傅雨田 《遥感学报》2014,18(Z1):30-34
针对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1500元红外线列焦平面探测器的输出特性,提出了以低噪声运放为核心的信息获取电路和以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为核心的数据预处理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驱动电路和探测器的良好匹配,较好地发挥了探测器高灵敏度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对系统获得优于50 mK噪声等效温差的高灵敏度成像起到了重要作用,足够宽的量化设计还保证了系统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的丰富层次.该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在一些其他类型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中.  相似文献   
36.
拉分盆地内部的"对角线式中央断层",不仅在拉分盆地的消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对大地震的发生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研究其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与拉分盆地相比,专门针对中央断层的研究较少,制约了人们对拉分盆地乃至走滑断裂带构造演化过程的理解。文中以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干盐池拉分盆地为例,对盆地内的中央断层开展了地质地貌调查、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探测等工作,着重对该断层的性质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获得的主要认识有:1)与前人的认识不同,干盐池盆地中央断层为一条倾向SW的逆走滑断层;2)干盐池盆地为一不对称拉分盆地,其形成演化主要受盆地北缘的南-西华山北麓断层控制,盆地内堆积了厚度> 680m的生长地层且构成了翻转背斜;3)干盐池拉分盆地的实例表明,逆走滑中央断层的形成机制可能是"截弯取直"作用,即初期发育的反向正断层在截弯取直后吸收了边界断层的逆走滑位移而形成,而翻转背斜可能对中央断层的倾向发生旋转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7.
王林海  陈石  张贝  卢红艳 《地震》2021,41(1):78-92
陆地重力观测获取的时变重力信号是研究地壳内部孕震区介质变化的重要依据。利用贝叶斯平差方法处理了川西地区2010—2012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发现相对重力仪的格值系数在两年内变化可达2×10^-4,而且仪器存在较小的非线性漂移率;重力场累积动态变化图像显示,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重力梯度带零值线与龙门山断裂带交会部位附近。进一步采用等效源方法划定了测网内以雅安、康定和石棉为中心的场源分辨能力较高的区域,并反演了地震前的地壳视密度变化。场源视密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2年,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侧和鲜水河断裂南段的东侧区域形成了范围较大的等效视密度增加区,而在小金至康定一带和都江堰周边地区也存在小规模的视密度增加。本文基于陆地时变重力测量结果反演得到芦山地震前的地壳内部等效视密度变化,可为研究壳内深部孕震环境变化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关于业务上应用条件对称不稳定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丽娜  周小刚  夏扬 《气象学报》2018,76(5):824-832
条件对称不稳定(CSI)理论常常被用来作为倾斜对流的发展机制之一,在业务上常用来解释与锋面相联系的一条或多条中尺度雨带、雷达图像上观测到的带状雨带的成因等。条件对称不稳定的诊断包括CSI斜率判据、斜升对流有效位能(SCAPE)、湿对称不稳定(MSI)、相当位涡(EPV)等判据。业务预报人员存疑较多的问题是这些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并在业务上如何使用。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通过与业务预报人员较熟悉的条件不稳定类型作类比,来说明条件对称不稳定两种判据与条件不稳定两种判据的相似性。但在业务使用上,判别条件对称不稳定时多使用CSI斜率判据,即等动量面的坡度大于等位温面坡度而小于等湿球位温面坡度。由于条件对称不稳定通常出现在大气处于几乎饱和的情况下,此时的CSI斜率判据则演变为湿对称不稳定判据,即等动量面坡度小于等湿球位温面坡度。为判别相当位涡与湿对称不稳定判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文中的推导和实例分析均表明,二维相当位涡实际上是湿对称不稳定判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湿对称不稳定判据需主观去比较等相当位温面与等动量面斜率大小,而二维相当位涡则可通过其是否小于0进行客观判断。需注意的是,在与推导条件对称不稳定斜率判据相同的二维坐标下,相当位涡与湿对称不稳定判据才具有一致性,将相当位涡扩展到常规坐标下使用三维相当位涡作为湿对称不稳定判据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9.
邵启勇  张军 《气象科学》1999,19(1):57-65
本文在引入区域相关场和正态化转换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MonteCarlo模拟建立了条件区域概率分布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单点概率和区域分布概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大量计算,得到了条件区域概率分布模型的拟合函数,从而使区域范围内的概率天气预报成为可能。特别是为战时气象信息封锁条件下,进行区域范围内的概率天气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0.
岩石加速破裂行为的物理自相似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掌握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体积膨胀点至峰值强度点之间加速破裂行为的演化规律,是实现地质灾害物理预测的关键.本文考虑裂纹张开和闭合两种情况,基于断裂力学建立了三轴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临界尺度与等效应力的关系.对微元体破坏概率,分别采用以等效应力表达的Weibull分布函数和裂纹尺度分形函数,通过对比导出了形状参数m与裂纹分布分维D_f关系的表达式.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岩石峰值强度点与体积膨胀点应变比仅与m或D_f有关.对岩石蠕变或准蠕变破坏,合理的m值范围为[1.0,4.0],在此范围内应变比近似为常数1.48,该常数是描述不同尺度岩石加速破裂规律的物理自相似常数.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岩石加速破裂规律构建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其适用性广,尤其在崩滑和大地震预测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此外,本文给出了b值与m值定量关系,以解释b值的物理意义,并探讨将其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