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7篇
  免费   921篇
  国内免费   774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673篇
地球物理   1294篇
地质学   2182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375篇
自然地理   151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81.
根据截断的G-R模型计算东北地震区震级上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级上限是指一个地区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其概率意义为发生超过该震级地震的概率几乎为0.在有些地区,由于对其内部的地震构造研究和认识存有局限性,很难根据构造或者地质学的原则来确定震级上限.因此,根据数学模型,采用统计手段,使用地震活动性资料来计算震级上限的估计值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根据截断的G-R关系模型,采用最大似然计算方法,使用东北地震区的地震目录,计算了东北地震区震级上限,结果表明东北地震区的震级上限应为Mu=7.5左右.计算中我们考虑了不同震级的转换、震级误差的修正以及计算方法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不论采用何种方案进行计算,东北地震区的震级上限值均始终保持在7.5左右,这说明我们采用本文中方法计算得到的东北地震区的震级上限值是合理可信的,同时也说明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东北地震区震级上限的估计大都是偏小的.  相似文献   
982.
本文使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宽频带长周期数字波形资料,在时间域反演了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6.8级地震的强余震及其周围先后发生的52次中等强度地震的矩张量解,结合Harvard大学在该区域的地震矩张量结果,研究了帕米尔东北缘的应力场分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位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推挤的前缘及向北凸出的弧型构造的最北缘的卡兹克阿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以逆冲推覆活动为主,并有部分走滑类型的地震,基本不存在正断层类型的地震;该弧型构造近东西走向的顶部(文中的西区)与其北西走向的东侧(文中的东区)的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不同,分别为NW、NNE方向,显示出在承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同时,东区也更多的受到了塔里木块体顺时针旋转作用的影响.位于帕米尔陆内俯冲和变形作用强烈、碰撞造成深源地震带东段的南区,地震以走滑错动为主, 逆断、正断层都有,显示出相对复杂的应力状态.位于帕米尔高原内部的西区和南区的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由北向南,由最大主压应力轴接近水平,过渡为最大主张应力轴接近水平,一定程度揭示了板块俯冲的状态.结合南区和西区的地震深度差异及机制解中断层面的倾角,推测在中帕米尔的东部,由北向南的板块俯冲至150~170km深度,俯冲角度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983.
刘本玉  梁毓桓  温一波 《地震研究》2012,35(2):226-235,295
根据发生在云南地区震级大于3.0级的地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该地区的峰值加速度、加速度反应谱、峰值速度、峰值位移、均方根加速度等多个地震动参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形态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但水平向差异较大;长周期部分的离散性较大,需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84.
日本9.0级地震前后华北形变场变化特征与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刘峡  方颖  刘琦 《地震》2012,32(2):64-72
本文分析了华北主要断裂带基于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同震位移场的应变变化, 结合华北地区近几年形变异常分析日本9.0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形变场的变化特征, 分析了日本9.0级地震对华北地区的影响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地区。 日本9.0级地震的发生使得华北地区EW向主压应变有所释放, 不同地区的同震响应存在差异, 部分趋势性变化在日本9.0级地震后有所恢复, 目前郯庐带中南段及附近区域的挤压应变背景和断层活动水平增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85.
1951~2008年西南地区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西南地区多个站点所取得的1951~200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结合1948~2008年的17层高度场和风场资料,重点取200hPa与700hPa两个层次,分析了与西南地区夏季旱涝年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地区中高纬地区环流(特别是乌山和贝湖附近高度距平的变化)以及西南地区上空伴随高度场出现的气旋性环流和反气旋性环流是直接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重要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986.
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理校正唐山长时间地震序列数据,用基于时空ETAS模型的随机除丛法,分析1976年唐山长时间地震序列的活动特点,发现唐山老震区1992年后进入余震活动的晚期阶段,目前地震活动未完全恢复到背景地震的水平。用频度和应变能两种不同的异常指标分析唐山老震区作为“余震窗口”对中强震的指示意义,发现唐山余震窗口的早期阶段(1980-1986年),频次作异常指标映震效果较好,晚期阶段(1992-2010年),应变能作为异常指标映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87.
针对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现状条件下的明显变形迹象,本文对该滑坡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详细介绍了该滑坡的地质背景及滑坡特征。采用剩余推理法,对滑坡体在各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作了科学分析,并对滑坡体在三峡水库蓄水以后的稳定性作了合理评价。结果表明,滑坡体在目前状态下基本稳定,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将对滑坡体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滑坡体失稳,据此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88.
简要叙述了青海地区6个钻孔应变台站的观测概况,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存在观测技术系统和观测环境变化这两类干扰。在排除各类干扰后,发现只有乐都台和湟源台在汶川地震前出现了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89.
The paper presents a study by taking the soil seed banks 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s of the forests in Ziwuling Mountain as indicator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ages, and the litter layers and soil depths at growing locations in seven types of forest communities on their seed bank formations and soil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 banks at different growing locations in the communities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upper slope, middle slope, and lower slope; the seed storages of the seed banks in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communities varied, much more higher in the litter layers than in 0–15 cm, and the seed storages of the seed banks in the seven types of forest communities ranked in the increasing order of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Pinus shenkaneusis forest, Quercus liaotungensis forest, Populus davidiana forest, 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 scrub communities, and grassland communities; in the meantime, the seed storage of seed banks peaked in 30–50 years old P. shenkaneusis forest, 30–40 years old P. tabulaeformis forest, 15–30 years old Q. liaotungensis, and P. davidiana and B. platyphylla forests, and 10–15 years old scrub and grassland communities, and the ages of the communities varied with the seed storages of the seed banks in a significantly correlative manner following a fitted exponential equation. In addition, the soil seed banks of the seven types of communities consisted of rich and diverse species with the herbaceous and shrub species greatly outnumbering the arbor species; in general, the coniferous forests were composed of 31 kinds of plants, the deciduous and broadleaf forests consisted of 20–29 plant species, the shrubs contained 27 plant species, and the herbaceous plants numbered 20 plant species; The various species compositions contained only 4–6 arbor species with most being foreign species. In each of the compositions, Bothriochloa ischemum was the grassland plant with the highest occurrence frequency, Sophora viciifolia and Hippophae reamnoides were the shrub plants with the highest occurrence frequencies, and Q. liaotungensis was the arbor plant with the highest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they followed by P. shenkaneusis and P. tabulaeformi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seed banks and forest successions are better indicators for soil quality from natural successions.  相似文献   
990.
大兴安岭地区三叠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厘定后的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老龙头组以红杂色沉积岩为主,夹或不夹中酸性火山岩层,含早三叠世Calamospora-Lundbladispora-Al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Lundbladispora-Chordasporites孢粉组合,Huanghestheria-Cornia-Palaeolimnadia叶肢介组合以及Darwinula triassiana-D. rotundata介形类组合.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以安山岩为主的哈达陶勒盖组整合在老龙头组之上,据此将该区下三叠统自下而上分为老龙头组和哈达陶勒盖组.原下侏罗统或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东宫组自下而上分为一段和二段,根据一段同位素平均年龄为208.97 Ma(K-Ar法),并被二段(相当于下侏罗统查伊河组)平行不整合覆盖,将第一段单独划为东宫组,时代属于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