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08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全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了对应于各个UT小时的24个经度带的Sq地下感应场对外部施感场的响应函数,应用Schmucker'sApproximateEuristic反演方法,计算了这些经度带的地下等效层及其电导率分布,得到了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的大致图案。对该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全球电导率经向分布存在着极大的不均匀性,在0-400km深度范围内,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低导区;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为高导区。电导率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俯冲带,低导区由海洋向大陆下插入;在大洋中脊表现为高导电性。反演结果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的比较表明,地下高电导区和低电导区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地震波低速区和高速区。  相似文献   
122.
用1979年和1985-1988年印度3站地磁Z分量资料分析了赤道电集流的扰动变化。按磁层-电离层耦合的程度和发展阶段,得到了4类扰日△Z平均日变化的不同形态,并对此作了谐波分析和相关分析。各类扰日中,电动耦合直接穿透及后继的屏蔽效应和动力耦合包括电离层扰动发电机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各不相同。有关结果还用中纬地磁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印证。  相似文献   
123.
介绍了松山电磁台(中法合作项目)布设、仪器状况及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编制了几个处理、分析资料的软件,初步分析了该台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的观测结果,并围绕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探讨了该台大地电场观测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松山台的大地电场及地磁观测资料是比较稳定的,质量是好的.但由于观测时间较短,暂不能作消除干扰的一些数值处理,因此还不能判别出较明显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4.
河北省近年地磁Z分量长期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河北省昌黎、红山等8个地磁台Z分量资料,计算了年均值和各台相对红山台的差值。结果表明,近年内各地磁台Z分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属非线性变化,年变速率逐渐加大,1994—1993年的年变率已是1978—1977年的3倍左右。同时,又反映出各台的差异,有变化速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小的特征。指出这一特征可能对相当范围的地磁长期变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5.
四川盆地及其西部边缘震区基底磁性界面与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先  陈秀文 《中国地震》1996,12(4):421-427
在对四川盆地及其西部边缘震区航磁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频率域磁性单界面反演方法对航磁异常进行了数据处理,求取了基底磁性界面的定量埋深,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热分布及板块运动对地震的孕育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6.
1980年代中国地磁正常场图及其数学模式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1980.0年中国地磁正常场图的编绘和地磁正常场数学模式的建立使用不同年代观测的地磁三要素资料2000余个,经过通化改正,统统改正到1980.0这个特定年代。采用泰勒多项式和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1980.0年中国地磁正常场和地磁场长期变化数学模式,并计算其网格值,用于编绘1980.0年中国地磁正常场图。本文在建立地磁正常场数学模式时,采用三个独立的地磁要素建立模式的方法,解决了地磁场模式在地磁倾角为零的地方、而垂直强度不为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80 geomagnetic storm spectra have been analyzed and compared for the records at seven observatories: Beijing, Qingguang, Changli, Guangzhou, Sheshan, Wuchang and Changchun during 1973–1977. The general natures of the spectra are thus obtain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re are synchronous trends of change in the magnetic storm spectral amplitude at the seven observatories. Second, the sepctral slopes of all the magnetic storms are almost the same. The yearly average values of the spectral slopeb are quite steady within the period range from 0.5 to 6.8 hours. This means that the magnetic storms have the same energy partitioning factor. Third, there a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yearly average values of spectral interceptsa for the three observatories of Beijing, Qingguang and Changli which are near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rea, but the values are quite steady for the four observatories of Guangzhou, Sheshan, Wuchang and Changchun which are far from the earthquake area. It seems that the noticeable changes are related to the great Tangshan earthquake of July 28, 1976.  相似文献   
128.
地磁测量标准属专业标准。随着地球科学、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发展,都要求地磁台的数据标准化,即地磁台应建立自身地磁测量标准并修正为国际标准。 北京地磁台的地磁场水平分量(H)的测量实用标准是60年代初,由佘山地磁台传递来的。  相似文献   
129.
本文根据丁鉴海 1等的统计方法 ,对龙岩地震台 1 989年以来CB - 3地磁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发现龙岩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前 ,龙岩台地磁观测资料实测值与一般多项式拟合值之差值曲线 ,垂直分量Z超出两倍中误差下限呈负异常时、地磁磁偏角D超出两倍中误差时 ,几个月后有可能发生中强震 ;震级大小与异常持续时间成正比 ;震中距台站在 1 0 0公里以内。  相似文献   
130.
不同地磁扰动事件期间全球电离层的扰动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球电离层台站提供的观测数据,分析 了5次不 同类型磁暴事件期间全球电离层F2层f0F2和hmF2的扰动变化. 主要结果 表明:对于延迟型主相磁暴S(C)和S(E),中高纬电离层首先会出现明显的正相扰动,随 后是明显延迟的负相扰动,负相扰动覆盖范围广,甚至扩展到低纬区, 且持续时间很长, 恢 复及其缓慢,其中S(C)型的扰动更为明显; 对于非延迟型主相磁暴S(A)、S(B)和 S(D ),高纬电离层正相扰动持续时间较短甚至不出现,中高纬电离层负相扰动的出现、发展和 恢复也相对较快; 磁暴主相强度的大小会对电离层负相扰动的强度、发展和持续时间产生一 定的影响; 高纬电离层扰动在非延迟型主相磁暴恢复相期间会出现明显的地方时效应,地方 时效应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强,并且会明显影响到中低纬电离层的扰动;电离层扰动从高纬到 低纬的变化趋势为:f0F2的扰动由负相向正相转化,hmF2的增加由全天出现趋向于只存在于夜间,反映了不同扰动物理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