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0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702篇
地球物理   2124篇
地质学   768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4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Three large earthquakes (Mw>4.5) were triggered within 5 min, 85 km west of a Mw 6.5 earthquake in the South Iceland Seismic Zone (SISZ). We report on surface effects of these triggered earthquakes, which include fresh rupture, widespread rockfall, disrupted rockslides and block slides. Field data confirm that the earthquakes occurred along N-striking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s. Field data also support the conclusion from modeling of InSAR data that deformation from the second triggered event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for the other two. A major hydrological effect was the draining of water through an open fissure on a lake bed, lowering the lake level by greater than 4 m. Field relationships suggest that a component of aseismic slip could have been facilitated by water draining into the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92.
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礼立  翟长海 《地震学报》2003,25(3):250-261
实际记录到的真实地震动在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分析和设计中往往作为一种施加到结构上使结构振动,直至破坏的地震荷载.如何合理选择真实的地震动记录作为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输入,一直是国内外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然后在收集到的国内外5000余条被认为有重要意义的地震动记录基础上,利用综合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方法,对4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了长周期、短周期和中周期结构的国内外最不利设计地震动;最后通过几类不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初步验证了本文所确定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3.
钢结构住宅体系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山东安尔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该体系的自振特性、地震反应特征和破坏现象,特别对外墙板及内墙的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为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4.
地震动输入能量衰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所收集到的266条强震记录,将其按场地条件分类,计算了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延性系数下的“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反应谱,然后利用两步回归法,得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绝对”和“相对”两种输入能量的衰减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延性系数、震级及距离等参数对地震动能量谱的影响,并对两种输入能量衰减规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5.
强震观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取得强震观测资料的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利用SAP2000程序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同实际记录到的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结构模型参数估计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地震视应力用于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的可能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进行了计算,将各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的高低与强震发生后的后续地震的强度进行联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将地震视应力用于强震震后趋势预测的可能性。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与其后续地震强度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视应力的强震的后续地震的强度一般较低,即低视应力的强震发生后,震区发生较强的后续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7.
选取钦州市7月8个重旱、13个重涝年,从天气气候角度着重对其前期冬季(12~2月)500hPa环流形势、环流特征指数以及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北太平洋海温进行对比诊断分析,发现7月旱涝年前冬大型环流已出现较大的差异,其前一年12月的极涡强度、高原高度场,北太平洋赤道海温,以及前冬(12~2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前冬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多少,在旱涝年也有明显的不同,可作为旱涝发生的前期强信号,并确定其描述指标。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1900年以来长江3次巨洪的3个强信号:(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它们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分别称为日气作用、海气作用、地气作用,依据长江巨洪和3个强信号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强信号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如果再叠加其它信号,长江发生巨洪的量级更大,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期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
利用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时间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5月2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暴雨过程。发现湿有效能量与此次暴雨降水的关系比较清楚。降水开始前,暴雨区的能量显著增加,强降水开始于能量显著减少时;强降水时,暴雨区的能量出现小幅反弹;当暴雨区能量再次显著减少后暴雨降水结束;这是一次能量锋暴雨,暴雨开始前有能量锋生现象发生,暴雨强降水时段与强能量锋同步,暴雨区位于高能舌北侧能量锋附近。  相似文献   
100.
1 INTRODUCTION Most of the conventional sea surface wind data are measurements from ships, buoys and islands, with coverage and spatial resolution far below the requirement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t present, due to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processes and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data, numerical prediction models have not been used as they should be, although routine procedures are able to give sea surface wind fields at the intervals of 6 hou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