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00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电磁波CT成像技术是基于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利用各种波源透视探测目的体及地质现象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文章介绍了电磁波CT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某防水工程场地电磁波CT成像勘查实例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2.
锥束ART算法的并行运算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ART算法重建时间较长这一问题,作者采用PC机群的并行处理技术,将ART重建算法改写为并行运算方式.并行运算结果表明:图像重建速度与CPU的个数(6个)基本上成线性正比关系,且不影响图像的重建质量.从而使迭代法在线重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肝癌动门脉分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肝癌伴动门脉分流患者的16排螺旋CT增强图像进行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与CT轴位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对照).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能全面、直观、多方位地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的影像征象,并能较好显示动门脉分流导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作为轴位CT图像的重要后处理技术,具有无创、直观、快速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各种影像征象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癌动门脉分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4.
建筑工程板状砼地基属地下工程,其施工质量的检测与控制难度较大。根据该类工程的特点(面积大,厚度小),可将其视为二维结构,采用弹性波CT成像方法检测其施工质量,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板状砼地基浇注质量的CT检测技术,包括弹性波CT的基本原理、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5.
CT诊断纵隔脂肪沉积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脂肪沉积症临床少见,多无症状,易误为纵隔肿瘤或心脏疾患,CT检查可确诊此症。经X线或B超检查的3例纵隔增宽的患者,CT扫描排除纵隔肿瘤。3例经CT扫描证实纵隔血管周围广泛脂肪沉积,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不造成气管,食管移位。CT检查可确诊纵隔脂肪沉积症。  相似文献   
56.
人口移动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玉麒 《地理研究》1990,9(1):41-46
人口移动是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其机制是东部地区人多地少的推力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性空缺的吸力,以及国家对后者特定的工资与粮食政策。它对地域分工格局的变动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7.
随着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兴建,钻孔灌注桩在工程中已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钻孔灌注桩的固有缺陷,例如孔底沉渣、孔壁泥浆、端阻力、侧阻力发挥不同步等,限制了其承载力的发挥并且沉降较大。由此,钻孔灌注桩压力注浆技术应运而生,并被逐渐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所以,对桩的后压浆施工工艺、受力机理等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内外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基础上,通过对苏通大桥Ⅱ期的试桩工程施工,详细阐述了桩端后压浆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利用钻孔取心及CT检测技术分析后压浆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58.
孔间电磁波CT技术是工程勘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孔间层析成像进行探测,其成果清晰、直观,较好地展现了孔间介质电磁波吸收情况,清楚地显示出地下不同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北京普安店地区存在岩溶塌陷,前期进行了大量的钻孔勘探,利用钻孔进行孔间电磁波CT扫描,探测钻孔之间溶洞的分布情况,填补了钻孔之间溶洞展布情况的空白,并对溶洞的充填情况进行解释。该技术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信息丰富,为后期岩溶地区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9.
大数据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驱动力,通过思考这种驱动力对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指出了大数据在地理信息产业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价值,综述了大数据给地理信息产业的涵盖范围、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所带来的重大变革,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对于GIS传统技术优化升级的几个着力点,并剖析了大数据技术在地理信息产业的相关应用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0.
冻融循环作用和初始含水率是影响粗颗粒填料水分迁移特征和冻胀融沉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明确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初始含水率粗颗粒填料的水分迁移特征及细观机制,采用荧光素为追踪剂,以CT细观机理观测为研究手段,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粗颗粒填料的一系列冻融循环试验,探究了温度场和冻深变化、水分迁移图像、补水量变化、最终含水率分布及CT值变化规律等。试验结果表明,冻深基本随冻融循环的次数增加不断加深,初始含水率越大,不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深的变化越稳定。外界补水量和液态水迁移高度与初始含水率呈负相关。CT扫描结果分析表明,经历多次冻融循环后,试样中的水分迁移导致土体孔隙结构及颗粒构造发生变化,试样的密度普遍增加,孔隙率以减小为主,进而导致土体发生相应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