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6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测绘学   983篇
大气科学   450篇
地球物理   475篇
地质学   1261篇
海洋学   505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335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01.
应用IAP9L-AGCM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的预测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中科院大气所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IAP9L—AGCM)和IAP—ENSO预测系统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实时集合预测及其检验。结果显示,IAP9L—AGCM较好地预测出了2002年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的分布形势,如华南、我国西部多雨,黄河和长江流域之间大范围干旱等;850hPa减弱的夏季风、青藏高原辐散中心以及北太平洋上空的异常气旋性环流中心亦被较好地预报出来;不足的是,模式对降水异常细致分布的预测能力有限。预测结果还表明,该模式对夏季(6—8月)平均降水的预报技巧要高于月平均状况,且月平均预报的准确度从6—8月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2.
从80年代初期起,河北围场幅1:20万化探经历过3次工作,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技术,取得的效果差异显著。笔者就此对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及其效果进行较深入剖析,指出在1:20万化探中方法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3.
分析和探讨了HJ-1复合型钻井液对复杂地层护壁的作用机理及护壁性能试验情况,介绍了其在寨上矿区复杂地层钻探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国家基础测绘的重大项目1∶5万全国矢量要素采集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为了确保这一重大工程的质量,结合工作实际,从生产作业过程的几个关键环节、技术管理、作业人员的培训等若干个方面,提出提高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5.
王琪洁  邹峥嵘彭悦 《四川测绘》2004,27(4):156-158,173
基于灰色模型的诸多优点,作者选用GM(1,1)模型分析和预报形变监测序列。然而直接应用GM(1,1)灰色模型分析和预报具有季节性的监测序列时往往精度不高。因此,作者提出运用基于季节指数的“去季节波动”法与GM(1,1)混合建模,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预报。基于均方差和平均绝对误差两个精度准则,作者对此方法与周期函数拟合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提高了具有季节性波动监测序列的预报精度,且建模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06.
青藏块体东北缘和川滇GPS监测区1991(1993)、1999和2001年高精度GPS观测资料揭示: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北、东缘构造区域水平运动变形场动态演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征。即:在继承性运动总体背景下,临近大震发生时两区域运动强度同步减弱且变形状态发生变化。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认为,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运动变形的关联性变化与大震孕育后期大范围应力应变快速积累所形成的扰动应力场有关;随着块体内部大震的发生、应变能的大量释放和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可能会促使块体边界地带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相关构造部位(尤其是未被历史强震破裂贯通的地带)的应力应变的进一步积累或破裂释放。  相似文献   
107.
根据已发表的报告,卫星测高仪在过去只检测到一次波辐相当小的海洋中的海啸波(Okal et al,1999)。2004年12月海啸显著地改变了这种图象。这次事件是自1970年代开始进行卫星测高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事件。目前在轨道上的仪器可以相当高分辨率(海上5km范围平均几厘米)测量海面高度,不过仅能沿其轨道测量,不能提供事件的全景图象。而且它们也不可能安排在最佳位置在震源附近进行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108.
1954年山丹7 1/4级地震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4年山丹7 1/4级地震的极震区烈度达X度,造成50人死亡,329人受伤,受灾面积4800 km2,山丹县城破坏最重.本文回顾、总结了山丹地震五十年的研究积累,重点论述了该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地震烈度、地震破裂带、历史地震、震害及其损失等.  相似文献   
109.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原鲁谷组灰岩和火山岩层位之下新发现一套以类复理石沉积为主的深水沉积物,特别是“冰水杂砾岩”;解体了测区南部前泥盆系“戈木日群”浅变质岩系,大部分厘定为二叠系;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系地层剖面;南羌塘新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构造方面,“中央隆起带”是龙木错双湖构造带的一部分;测区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南北边界均为大型韧性剪切带所分割;新发现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岛弧相火山岩;测区南北向新构造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油气资源方面,新发现较大规模的沥青脉和几处稠油、油页岩显示点。  相似文献   
110.
在雅鲁藏布江南带分区蹬岗组之上新发现硅质岩与玄武岩两套地层,分别新建为郭雅拉组和盐多组,时代为始新世;在北带分区嘎学组之下发现一套砂岩、页岩的韵律层,新建为桑果组;建立了仲巴分区泥盆纪系马攸木群,分上、中、下3个组和4个岩性;对石炭纪地层新命名为康拓组和拉沙组;将下二叠统变质玄武岩命名为才巴弄组;将原划冈仁波齐组中下部与沃马组下部地层新命名为旦增竹康组,时代为中新世,其上部地层仍为沃马组,时代为上新世,两组合称岗仁波齐群。进一步证实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具两带夹一微陆的特点,南带在中侏罗世发生过双向俯冲事件。对蛇绿岩、混杂岩进行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