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4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2288篇
地质学   1196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121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洞庭湖区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洞庭湖区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初步得出以下规律:更新世气候变化剧烈,气候组合暖湿(温湿)与冷干;全新世气候转为温凉,主要气候组合为温湿与凉干;历史时期气候主要仍温湿与凉干交替,但15 世纪以来出现短暂的温干与凉温期;15世纪以来,气候波动频繁,有愈来愈不稳定的趋向,进入20世纪,旱涝灾害更加。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预计该区未来气候趋向于暖湿,但不排除暖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12.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缘地区蛇绿岩的确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缘出露了一套超基性—基性岩。该蛇绿岩的野外地质、岩石学以及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由变质橄榄岩和堆晶岩两大单元组成的蛇绿岩 ,是否存在蛇绿岩的其它单元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 ,这些特征表明其与青海东昆仑清水泉蛇绿岩相似 ,指示它们可能为同一洋壳的残余。  相似文献   
213.
青海盐湖氯化镁资源开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盐湖中有丰富的氯化镁资源 ,由氯化镁可生产多种镁产品 ,特别是以青海盐湖卤水提钾老卤中的镁资源开发镁产品 ,既可获得经济效益 ,又可治理氯化镁老卤造成的危害与污染 ;开展高值镁产品的研究可为盐湖开发的纵深发展打基础  相似文献   
214.
环洞庭湖区城镇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环洞庭湖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现状特征分析,指出其发展过程存在着城市空间格局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重复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发展措施,确保环湖区内城镇体系的持续,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15.
Increased human activities since discovery of gold in northern California have chang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any ecosystems. To reconstruct the changes in watersh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ediment 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montane marshes in northern Sierra Nevada, CA. Polle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nd water content, bulk density, ash,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major cations, and lead concentrations of sediments were determined. Cores were dated by the 210Pb method. Pollen analyses showed changes in plant communities in this region due to severe logging in the late-1800s and moderate logging in the 1900s. The local changes were more clearly recorded in small marsh pollen profiles than regional changes. The water milfoil (Myriophyllum spicatum L.) introduction into Tahoe Basin was inferred from the pollen record and 210Pb dating. Road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activities were recorded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creases in sodium, calcium, and magnesium concentrations. Polle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cords also documented the time line of the expansion of dry meadow, and the decrease of pine forest in one of the watershed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sediments in small marshes were especially useful to reconstruct local disturbance by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216.
Analysi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in long sediment cores (BDP96) from Academician Ridge in Lake Baikal indicates that major climato-limnological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3.5 Myr occurred at about 2.5–2.8, 1.7–1.9, and 0.9–1.2 Ma, which were close to times of major geomagnetic polarity reversals (Matuyama/Gauss, Olduvai, Jaramillo + Matuyama/Brunhes). The principal climato-limnological oscillation has a long-term period of nearly 1,000 kyr,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periodicity of fluctuation in solar insolation. It also seems to be related to ge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Other long-term period of 400 kyr corresponds to Milankovitch parameters of eccentric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solar insolation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long-term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in the deep continental interior.  相似文献   
217.
洞庭湖的冲淤变化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高俊峰  张琛  姜加虎  黄群 《地理学报》2001,56(3):269-277
在实测的1974,1988,1998年1:2.5万地形图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洞庭湖24年来的冲淤规律,得到了2个时期(1974-1988,1988-1998)洞庭湖冲淤量和冲淤区域的空间分布位置,研究表明,洞庭湖近24个来总的趋势冲淤厚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为0.017m/a。以两期冲淤变化的趋势预测了2010年三峡工程全部完工时洞庭湖的冲淤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998-2010年间洞庭湖将平均淤高0.33m。最后以3年数字地形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洞庭湖24年来的不同水位下湖盆容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218.
应用Landsat 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李仁东  刘纪远 《地理学报》2001,56(5):532-540
利用2000年的Landsat ETM数据,首次采用全数字化遥感定量方法对鄱阳湖湿生植被的生物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查研究.首先,用该时相卫星数据制作假彩色合成图象,以该图象为主要依据之一,设计了野外生物量采样路线与样点,并在地形图和GPS的帮助下,实时地开展了湿生植被生物量的野外实地采样.然后,在室内将采样点坐标和Landsat ETM图象坐标进行几何纠正和匹配,将坐标统一转换为等积圆锥投影.再逐个坐标点比较采样数据与ETM4波段数据和NDVI、DVI和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有最好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86.采样数据与DVI、NDVI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80.采样数据与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仅0.40.基于这一比较,建立了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的线性相关模型.据此,用ETM 4波段计算出鄱阳湖4月份湿生植被的总生物量为3.8×109 kg,并编制了整个湖泊生物量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219.
古鄱阳湖盆地东北缘白垩系的田坂群历来趋向“二分”,但从对剖在再观察入手,认为田坂群纵向上经历了粗→细→粗的巨旋回,这种巨旋回与盆地演化规律,发展阶段相一致,因而“三分”显著,该剖面地学,9沉积学的一些新发现,不仅便于地层划分与对比,而且对盆内层序地层,岩相分析,构造演化阶段研究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0.
花海湖泊古风成砂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发现在花海剖面全新世出现了三次特有的风成砂,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前两次风沙形成期分别与第一、第二新冰期相对应,而且分析表明第一风沙形成期的冬季风强度要比全新世其它时期强,持续时间长。这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