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悬臂式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水泥土承载比和墙顶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淡平  凌同华 《岩土力学》2019,(5):1957-1965
受挡墙水泥土横向联系作用的影响,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简称SMW工法)空间变形特性显著,由于难以量化挡墙的空间变形作用和水泥土承载能力,目前SMW工法的设计并未考虑挡墙空间变形作用和水泥土对挡墙的承载贡献。通过对悬臂式SMW工法挡墙的变形及受力进行分析,求解得到挡墙空间变形的各项应变能,根据应变能与抗力的关系,定义了空间变形效应比和水泥土的承载比,同时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求了考虑挡墙空间变形作用的墙顶位移解析解。将位移解析解与弹性支点法计算的位移值、实测位移值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模型试验对影响SMW工法空间变形效应比和承载比的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考虑空间变形作用的解析解相比弹性支点法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测值;SMW工法的挡墙高长比、水泥土的弹性模量以及墙厚对空间变形效应比和水泥土承载比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桩锚支护结构空间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锡昌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6,27(5):705-710
以矩形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归纳出了冠梁和支护桩的空间变形模式,进而建立了整个支护系统的能量表达式。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支护桩桩顶最大位移的解析解,并分析了各主要支护参数对该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顶最大位移随着坡顶超载和桩间距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但随着锚杆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基坑深度系数逐渐增大时,桩顶最大位移也逐渐增大,但趋势渐缓;基坑长度对桩顶最大位移的影响也较大,但当其超过临界长度后,桩顶最大位移逼近最大值;同样,锚杆安设也具有临界高度,当处于该位置时,桩顶最大位移达到最小值。最后,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对广州太平广场花园基坑进行了验证,并与现场监测结果作了对比,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63.
弹性地基板的分析简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玲  黄义 《岩土力学》2008,29(1):52-57
将弹性半空间地基受任意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静力位移积分变换解与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受任意竖向荷载作用的弯曲解析解相结合,建立了求解板下地基位移的方法。对一些算例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分析,得出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板下地基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分布规律;并基于该位移分布规律,提出地基位移沿深度按一定的函数关系变化的假设,考虑板下地基水平位移,利用板地基系统的总势能最小原理,通过复杂的变分运算,得出弹性地基板的简化模型。在不考虑板下地基水平位移时,该模型退化成双参数地基模型,并给出了求解其上四边自由矩形板的近似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64.
江苏省城市经济影响区格局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朱杰  管卫华  蒋志欣  甄峰 《地理学报》2007,62(10):1023-1033
首先运用Mann-Kendall 方法将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然后采用城市中心性指数和交通时间成本对传统势能模型中的城市规模和距离因子进行了修正, 并运用GIS 的栅格算法得到主要年份江苏省不同等级中心城市的经济影响区范围, 分析其格局变化特征: ① 南北格局向东西格局转变; ② 南部经济影响区向北扩展; ③ 苏南地区新中心城市的出现。最后, 探讨了江苏省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变化机制, 认为交通轴线的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要素投入差异是导致城市经济影响区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 不同的交通轴线对周边地区带动作用差异明显; 经济发展水平则显现出苏南一枝独秀, 苏中、苏北趋同发展的趋势; 生产要素投入中资本、技术投入对经济影响区的格局变化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潮汐应变对长江口北槽枯季湍流混合与层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ELEMAC-3D开展了长江口北槽2010年枯季条件下湍流混合与层化的有限元数学模拟研究。该模型在外海开边界设置了8个主要分潮,并在自由表面考虑了定常风的影响,利用北槽水域3个潮位站(横沙、北槽中、牛皮礁)和2个水文观测站(北槽中段CSW、北槽下段CS8)2010年枯季的潮位、流速及盐度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并获得了良好的精度,从而得到北槽水域纵向、平面流场和盐度场。模拟得到的流速、盐度被用来计算势能差异(φ)、势能差异变化率(φ/t)、Simpson数(Si)和梯度Richardson数(Ri)。结果显示:1)北槽水域大潮平均和小潮平均的势能差异的变化范围分别约为0~30 J/m3和0~90 J/m3,且较大的势能差异基本位于主航槽,这些表明北槽水体小潮的层化大约是大潮的3倍,主航槽的层化强于坝田区,而北槽中段往往具有更强的层化。2)落急时刻,就北槽下段而言,潮汐应变、潮汐与风共同搅动引起的势能差异变化率的范围分别约为-20×10-4~100×10-4W/m3、0~100×10-4W/m3,这些表明,从大潮至小潮,潮汐应变总体增强而潮汐与风共同搅动总体减弱。空间上,主航槽丁坝附近的潮汐应变明显强于坝田区,潮汐与风共同搅动的强度在坝田区内、外也存在差异,导堤和丁坝的影响明显。3)对于北槽下段CS8站,大潮至中潮的Si数在0.15~0.4之间(介于下临界值0.088和上临界值0.84之间),表明潮汐与风共同搅动占优,属于应变致周期性层化(SIPS)。小潮的Si数在0.9~1.5之间(高于上临界值0.84),表明潮汐应变显著增强并占优,属于持续性层化。4)北槽下段CS8站梯度Ri数的量级范围在混合较好的表层和底层约10-3~10-2,在层化较好的中间水层约100~101。该站湍动能耗散率的量级范围大潮为10-3~10-9W/kg,小潮为10-5~10-10W/kg,具有明显的M4周期性特征和涨、落潮不对称分布,且表层和底层分别由于风应力和底摩擦作用而具有较强的耗散,中间水层稳定层化区的耗散则显著减小,潮汐应变是造成湍动能耗散率在涨、落潮周期内不对称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通过讨论数据曲线间断区域的性质,给出间断区域的自适应连接方程形式及其参数确定方法,随后给出计算实例.其中对于缓变数据曲线阶跃间断区域,可自动计算生成连接方程形式.文中基于自适应连接方程探讨分析了磁性材料磁滞回线方程、平滑平均能量方程(诸如负绝对温度区域平均能量方程)、稳定核素比结合能方程、势能函数方程(诸如双原子分子势...  相似文献   
67.
对于离子型或以离子键为主的晶体,其光学和磁学性质可用晶体场理论解释。通过晶场微扰矩阵元的计算,可定量地确定晶场光谱谱带位置。以往资料无矩阵元的计算过程,只是给出了部分积分结果,这不利于在任何对称情况下晶场微扰矩阵元的计算。推导了中心对称矿物的晶场势能算符,计算了积分值,得出了矩阵元以系数Aλx,r^2和r^4的表达式。并以绿松石的结构数据为基础,计算了Cu^2+的晶场微扰矩阵元表达式中的系数Aλx,从而计算了各矩阵元,通过对称矩阵的对角化,最终求得绿松石中Cu^2+d轨道能量和晶体场谱带位置计算值。与实验资料对比,符合较好。因此,用晶体场理论和实验资料相结合可定量地阐明具离子键晶体的呈色机制。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三维静力适应过程的机理,推导三维静力适应方程组并导出声重力波的频散特征、解析解和能量转换关系以及位涡方程。结果表明,三维静力适应过程实际上就是三维声重力波和重力内波的频散过程,声重力波和重力内波的频率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区分开来。声重力波的频率随着水平波数和垂直波数的增大而增大。取近轴近似,其解析解在空间上呈螺旋曲面,为大气中热通量和动量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输送提供了一种机制,从而为研究大气提供了新的视角。垂直速度在动能与有效势能的转换、有效势能与有效弹性势能的转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只发生在垂直方向上。在静力适应过程中总能量和位涡是守恒的。适应终态中有效势能比有效弹性势能大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9.
李金柱  张永忠 《地下水》1997,19(1):10-14
自负压计问世,对土壤水存在的形式,土壤水分运动的变化,为从能态方面研究提供了方便,补充了含水量法研究土壤水分运动的不足,加深了人们对土壤水分运动的认识。本文就是我们在多年的观测实践中,利用负压计测出的土壤水分势能资料,对蒸发与下渗两种不同型态的土壤水分运动状况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0.
用于检测同相轴的Duffing型系统恢复力项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用于检测同相轴的Duffing型系统中,非线性恢复力项的选取至关重要.针对具有不同非线性恢复力项的混沌系统,本文首先就非线性恢复力项的来源进行了说明,然后通过对哈密顿系统和耗散系统的仿真实验分析,以及理论推导,确定了势能—哈密顿多项式方程中可用于混沌振子检测系统的各项幂次和各项系数组合关系,即非线性恢复力项的选取规则:幂次最高项为奇次,其系数大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